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Science版 - 一个中科院退学博士生的感想zz
相关主题
钱老的算计。教育界委员称95%的科研论文是垃圾zz
[转载] zz:[转载]美国统计表明:科研人员引用论文时经常不读原文揭露群体科研造假被顶尖科研机构报复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ZZ)牛文背后的故事2 (转载)
关于科研中的合作方式和文章署名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不单是国内,全球都一样:科研界早已经是骗子的天下被认为是“成功尝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这五年--人民日报
发表文章署名问题》》》》》》》》》》》》》》》》 (转载)跪求各位大神建议,该不该换导师
难道大家毕业后都和老板做不一样的方向?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没戏了 (转载)
借贵宝地匿名请教北美phd在读同学一个问题(请帮忙转science见仁见智,不能说是误人子弟,Re: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反思录 zz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课题话题: 科学家话题: 科研话题: 怪现状话题: 审批
进入Science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C********g
发帖数: 9656
1
http://blog.sina.com.cn/sweeetiepizza
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
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
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
,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
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
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
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 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
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
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
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
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
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
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
说。
4.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
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
。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
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
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
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
到口袋里。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
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
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
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
化。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
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
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
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
很荒唐的。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
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
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
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
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
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
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
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 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
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 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
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
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
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
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
,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
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
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
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
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
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
论文。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
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
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
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
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
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
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C********g
发帖数: 9656
2
http://blog.sina.com.cn/sweeetiepizza
1. 离开中科院将近两年后,我终于鼓起勇气,准备写一些东西了。我希望那些日
益淡忘的记忆,能被长久保存下来。
2. 2006年1月,我正式向中科院某所递交退学申请。经历了种种煎熬,半年后,我
终于搬出了青年公寓。实验的不顺,前途的渺茫,与老板的争吵,其他纠缠不清的种种
,突然间都消失了。我感到很轻松,有一种久违的平静。
2006年整整一年,我的压力很大,但我过得很快乐。经历了阵痛之后,我成功实现
了人生的转折:2007年4月1号,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归宿。这里没有封闭的实验室,没有
没完没了的实验,每天不用面对老板不切实际的妄想,前途也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渺茫。
最重要的是,现在我从事的是我喜欢的事业,我愿意为此奋斗。
3. 痛定思痛,我常常想待在中科院的三年,到底给了我什么?
细细想来,其实收获还是很多的。除了变得理性和客观以外,科学院还彻底改变了
我的许多价值观。
比如,现在我不再崇拜学术活动,而是只把它看成一种普通的职业,没觉得它比其
他职业更神圣。尤其是现代的学术活动,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规范化,越来越依赖于
大规模的投资和规范化的管理。科研活动也并不一定需要高智商,因为创新活动越来越
规范化,创新也就变成了一种技能。既然是技能,理论上说,只要经过系统训练,谁都
有希望掌握这种技能。所以,在我眼里,科学家也就变成了一种普通的职业。
科学家并不意味着聪明过人,而仅仅代表他有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比较规范的
思考方式,有理性客观的态度,能用一些实验(具体的或抽象的实验模型)检验理论或假
说。
4. 科学院还让我比较深切地感受了中国学术界的种种怪现状。
怪现状之一:中国独特的科研基金审批制度是学术腐败的温床。
我们的科研基金在申请的时候,需要说明课题的科学意义,应用价值以及可行性。
审批通过后,拨付科研经费。
当然,我们毕竟是穷国,没有太多钱,所以只能严格审批,选择性地支持科研项目
。这没有错,但也正是这一制度,催生了种种怪现状:
A. 埋头做学问的,不一定有经费支持,整天跑关系的财源滚滚。
B. 科学界的拉帮结派。审批时,需要专家出具意见,又由于近代以来,科学研究
分工越来越细化,所以一个课题,全国也就寥寥几个专家有资格出具审批意见。那么很
显然,这些圈子的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在这上面投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很值得的。结果
导致帮派形成,你审我,我审你,互相吹捧,互相抬高,形势一片大好。最终把钱忽悠
到口袋里。
C. 课题立项全是伪"高精尖",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猖獗。由于科研经费的有限,
所以讲究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把大部分经费用在最有价值的课题上,这就导致科学家申
请课题时,表面上个个都是高精尖项目,个个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但实际上个
个都是虚张声势,一片浮躁。那些扎扎实实、不招摇撞骗的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被边缘
化。
D. 探索未知世界之前,却要求先拿出地图。学术活动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探索
未知领域的。严格来说,探索是不能规划的,或者至少是不能非常具体地规划的。而我
们由于审批时需要拿出科研项目的具体材料,所以就需要科学家们事先把学术活动规划
好。这就好像探险家们在探索一片完全未知的原始森林前,先要求他们画出地图。这是
很荒唐的。
E. 科学家也会傍大款。一些"小老板"(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科学家),单靠自己的努
力,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于是,他们就努力跟大腕们拉关系,申请经费时写上这些大
佬的名字,美其名曰"共同申请",这样就比较容易拿到经费。实际上,这些大佬们手下
课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根本管不过来。经费拨下来后,就由着下面的人折腾了。
F. 一些比较有钱的科学家们拼命铺摊子。一些科学家在申请到经费时,不是埋头
做课题,而是拼命买仪器,扩张实验室。我过去所在的实验室规模十分可观,从分子水
平到细胞水平的实验啥都能做。这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很简单。实验室成规模后,
就比较容易申请到课题了,一年立好几个项,有做遗传的项目,有做发育的项目,有做
免疫的项目,这个项目申请不下来还有那个,风险分散了,经费就有保障了。
5. 怪现状之二:重立项,轻验收,很多课题不了了之。
立项时轰轰烈烈,验收时马马虎虎。因为验收时还是专家评审,而这些专家其实都
是圈内人,你评我我评你,互相都得给面子。不管做得怎样,只要能发几个文章就行。
6. 怪现状之三: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现在的培养制度,是以论文为硬指标的(少数地方目前有改革)。论文已经成了
指挥棒,老板需要论文给评审专家交差,学生需要论文毕业。不同的是,老板需要高水
平的论文,有利于自己升官发财,或者混个院士啥的。学生则是能毕业就行,这就是矛
盾。但一般因为具体科研活动需要学生去做,所以大部分文章都是刚好够毕业就行。谁
都明白做个大文章谈何容易,有很多课题,理论分析就得五六年。而且,探索未知领域
,本身有风险,一般学生不敢冒险,万一五六年后课题做不完,或者做不成功,毕业就
困难了。所以,我们的文章数量多(因为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质量普遍不高,或
者简直可以说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研究生的宝贵年华。
7. 我们的科研害了谁?
害了老板们。我们的好多科学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他们在国外做得很好,发的
文章都很有水平,为什么回来以后,就难以拿出国际水平的成果?
害了研究生们。我们的宝贵年华,我们的纯真梦想,都在一片浮躁中慢慢耗尽。逐
渐变得呆头呆脑,谨小慎微,没有眼界,没有胆量,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创新精神,也
没有了为科学奋斗终身的激情,只是盼着毕业。这样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而是在生产
论文。
8. 我们的科研帮了谁?帮了美国,帮了英国,帮了日本,帮了德国。
我们的科研活动,每年消耗大量的仪器、试剂、以及其他实验耗材。而这些东西大
部分都是进口的。就拿生物学来说,大部分仪器都是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大部分试剂
都是从美国进口的,价格高得惊人,我们买的数量也很惊人。而这些东西都在热热闹闹
的所谓科研活动中消耗殆尽。投入是看得见的,产出却没踪影。就拿生物学领域来说,
全国每年能发三五篇顶级杂志的文章,就高兴地庆贺半天,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我们为美国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人,我们的很大部分博士毕业之后,都到了
美国做博士后,说白了就是廉价劳动力,为美国的科研殚精竭虑,耗费青春,等到"人
老珠黄",再回国混个教授当当,又淹没在中国科研的滚滚洪流中。
h****n
发帖数: 29
3
嗯,所以国内出不了顶尖科学家
B******s
发帖数: 190
q******g
发帖数: 3858
5
全世界都差不多,都要看significance, innovation, preliminary data, track
record.
1 (共1页)
进入Science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见仁见智,不能说是误人子弟,Re: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反思录 zz不单是国内,全球都一样:科研界早已经是骗子的天下
ZZ: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4-2)发表文章署名问题》》》》》》》》》》》》》》》》 (转载)
[合集]帮老板审一片PRL给了REVIEW...难道大家毕业后都和老板做不一样的方向?
谁知道一种特殊的分光光度计?借贵宝地匿名请教北美phd在读同学一个问题(请帮忙转science
钱老的算计。教育界委员称95%的科研论文是垃圾zz
[转载] zz:[转载]美国统计表明:科研人员引用论文时经常不读原文揭露群体科研造假被顶尖科研机构报复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ZZ)牛文背后的故事2 (转载)
关于科研中的合作方式和文章署名ZT 蒲慕明:中国科学“病”在何处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课题话题: 科学家话题: 科研话题: 怪现状话题: 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