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W***u 发帖数: 789 | 1 粮食储备如何应对粮食风险?
2008年04月09日 09:25:02 来源:燕赵都市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市场虽是维系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粮食毕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
义的特殊商品,而且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此,粮食安全不能完全由市场来提
供,政府应该也必须调控粮食市场。
今年“两会”期间,袁隆平提交的一份有关粮库空置问题的提案,引起轰动。袁隆
平在提案中说,“有些国家储
备粮库是空的,这些人虚报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从国家拿补贴,还可以拿仓库来存其
他东西,这是很严重的问题。”袁隆平所反映的问题之所以重要,并不单单是粮库虚报
库存容量骗取国家保管费的问题,而是国家储备粮库本身是空的———这才是问题的关
键所在。
国家储备粮库是政府为在非常时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民有饭吃而建立的一种调
控粮食的手段。“民以食为天”,对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吃饭问题显得
尤其重要。更何况,无论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局势来看,某种意义上,目前都处于“非
常时期”。国内当前正遭遇近10年来的高物价之忧,特别是粮食和食品,价格一涨再涨
,对广大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国际的粮食形势也好不到哪儿去
,受美元贬值、能源涨价以及气候变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自2005年以来,上
涨了75%。3月27日,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又飙升30%,达到每吨760美
元。为保证国内供应,埃及、越南、印度等多个大米输出国相继减少了大米出口。可以
说,全球粮价高涨让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更为复杂。这也是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一再强调农业和粮食生产“极端重要性”的原因。
在这种“非常时期”,国家储备粮库的作用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它可以平抑
高企的粮价,使低收入者也有饭可吃。当然,粮食储备制度要发挥这一作用,前提是有
足够多的储备粮可供使用。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不能盲目乐观。虽然多数专家都
预估我国储备粮的规模达到1500亿斤以上,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储备量
应不低于当年消费量的17%18%这一被喻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指标,按照该标准,中国实际
上只要储备500亿斤粮食即可。但考虑到基层粮库弄虚作假现象非常严重,实际储备粮
的规模恐怕要大打折扣。这虽然是猜测,但也并非毫无根据。上述袁隆平的提案即为其
一。除此外,日前媒体(4月7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产粮大县———安徽当涂四座
空置粮库的调查就足以说明问题。当涂县是国家的粮食储备基地,在这里建立了多座储
备粮库,然而在记者暗访的四座粮库中,基本是空仓。按照一些粮库负责人的话说,这
种情况全国都很普遍。不仅粮库基本空仓,该县还涉嫌虚报粮食产量以套取粮食直补。
而据笔者所知,近年来,农民抛荒现象很严重,因为尽管粮食涨价,但农业的比较收入
还是很低。再加上这两年农业的自然灾害频繁,要做到粮食不减产实属不易。
粮食问题对中国来说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而且今后只会更加重要。这是因为:
首先,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拓展,耕地会越来越少。目前人均耕地面积每年以 0.01
亩的速度减少,去年全国的人均耕地是1.39亩,这一趋势如得不到有效控制,10年后人
均耕地就变成1.29亩了。其次,农业的比较收入持续降低,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下
降。第三,每年农村资金大规模外流,金融系统有利于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足。此外,随
着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粮食需求将逐步增长。
市场虽是维系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但粮食毕竟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
义的特殊商品,而且还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此,粮食安全不能完全由市场来提
供,政府应该也必须调控粮食市场。目前的问题是,我们的粮食储备制度带有明显的计
划经济的痕迹,粮食储备的吞吐由粮食行政部门层层分解计划指标,不通过市场进行,
这样就不能主动地、预防性地影响市场和引导价格,同时,储备粮也由国有粮食企业垄
断经营。粮储制度的上述弊端,很容易出现如前述媒体所调查的 “一方面向上虚报库
存容量数字骗取国家保管费,一方面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在市场
上赢利”的情况。
改革粮食储备制度,需要打破国企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鼓励各类企业从事储备粮
经营业务,并且存粮于民,引导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公开储备库存数量和运作方式等
。做好了这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国有粮库的弄虚作假行为,使储备粮真正发挥其保证
粮食安全的作用。否则,仅靠暗访和检查是杜绝不了粮库“双重套利”给粮食安全带来
的风险的。因为,以现在的粮储规模,一些粮库空仓还好应付;倘若粮储降到500亿斤
规模,以目前的空仓水平,出现粮食危机怎么办?(邓聿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