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l********r 发帖数: 123 | 1 (转自***网)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公
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成
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眞
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是
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
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写
,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了
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地记载黄帝部族是入侵中原的游牧民族,如《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韂。”这是游牧
民族居无常处,迁徙为生的真实写照。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是戎狄(现在蒙古人、满
洲人、突厥人的前身)南下的一个分支,黄帝率兵由北方南下,逐鹿中原,黄帝部族与
炎帝部族打败蚩尤,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征服战。黄帝部族南下入主中原,但他
们对于当地土著来说毕竟是少数,黄帝是阿尔泰民族,汉族并不是黄帝的后裔。
匈奴 鲜卑 柔然 突厥 契丹 女真 蒙古都是同一体系(阿尔泰),东亚几千年来都是
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征服南方农耕民族。《夏本纪》曰“商汤伐桀,桀走呜条”,《括地
谱》注“夏桀无道,汤放之呜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
妻桀之众妾”就是儿子娶继母,是阿尔泰民族“妻其后母”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在后
世的匈奴鲜卑北魏突厥唐辽金元清都屡见不鲜。但在汉民族看来却是大逆不道的乱伦。
再看看已经沿用了几千年的黄帝旧历书,《颛顼历》中的专有名词依例原封不动全部
承袭下来。《史记·历书》详细记载了《太初历》的纪年纪月方法,一种以甲子编排,
分配了闰年闰月的循环往复程序,每一年都有古老的专有名称,这些专有名称都是来自
遥远的黄帝时代:
第一年 焉逢摄提格 太初元年
第二年 端蒙单阏 二年
第三年 游非执徐 三年
第四年 疆梧大荒落 四年
第一年 徒维敦祥 天汉元年
第二年 祝犁协洽 二年
第三年 商横涒滩 三年
第四年 昭阳作鄂 四年
……
这些在汉语中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专有名称就是黄帝和颛顼说的语言,都是阿尔泰语,
用汉字音译,“端蒙单阏”“疆梧单阏”“祝犁单阏”,“单阏”就是“单于”,匈奴
最高首领的称呼。《史记》中满篇都是这样的阿尔泰语的汉字音译,再比如“舜母名握
登”,“握登”是蒙古语“皇后”的汉字音译。黄帝部族说的是蒙古语,这群人根本连
汉语都不会说。
从黄帝及其后妃、子孙之名后来的部族名称看就是上古蒙古人。
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
(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
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
不止是黄帝,很多汉语名称的语源都是来自蒙古语。黄帝的父亲“少典”,蒙古语“
Saudaun”,翻译成汉语是“英明的”、“卓越的”。名为祁昆“Qiigunr”,意思是“
火石”。(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
黄帝的母亲“附宝”,蒙古语“Khauba”,意思“琥珀”。kh与f相互替代所致。如
果单纯的从文字记录的角度看,黄帝母亲的名字“附宝”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在蒙古
语中是“琥珀”,意义就不同了,就会显示出高贵典雅,属于宝石级的美人了。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蒙古语“Xiling gool aimag”,汉语意思就
是“水晶氏族”。原居住在西陵峡附近。西陵峡,就是蒙古语“Xiling habqil”,就
是“水晶峡谷”。
嫘祖,蒙古语“loos”,就是“龙水”,也就是现在的蒙古语“luu usu”,就是“
辽水”也就是“辽河”,原来“辽水”、“辽河”就是“龙水”之意。可见是蒙古先民
撤退到蒙古高原东南缘的辽宁之后,以嫘祖的名字命名的部族,也就是辽国契丹人的部
族,契丹语其语言也属于蒙古语,也就是上古蒙古人的一个分支,也就是现在辽宁的最
早的由来嫘祖的部族。这也是辽国爲什么将其首都命名为“黄龙府”的由来了。
天:h“eng”+ 大(太)“t”ai=teng(本)大音“泰”。
旧“太”字皆作“大”。后“大”字皆放此。——《春秋左传正义·卷二 隐元年》
天然=天“teng”+然“r”an=tengr(蒙古语“tengr”,“天”之意)
所谓的“天然之经”其实就是蒙古语“tengr in nom”,汉语意思就是“天经”也就
是“上天赐给的经文”之意。因此黄帝号曰:“天然”。就是蒙古语“tengr”,“天
”之意,也就是“上天的(儿子)”。后世的夏朝人、胡人即匈奴,以及后世子孙蒙古
人都以“天之骄子”自称。
黄帝的臣属:炎帝、应龙、风伯、雨师、天女、仓颉。“仓颉”蒙古语“sangjie”
,蒙古人现在还有用这个名字的。风后、伶伦、力牧、常先、大鸿、神皇、女魃等。《
玉篇》黄帝臣相伮怼B恚涫抟玻病K得骰频鄣拇蟪枷嗑褪瞧锫淼模菜得魇怯文
撩褡濉br />
黄帝的子孙: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
,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
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黄帝次子昌意即蒙古语“Sangyin”,昌意之子之子“颛顼”
,而“颛顼”就是蒙古语:“Zhuanxiu”,汉语意思是“入夏”,爲夏前之朝。其孙“
夏禹”,即文命,字高密,就是蒙古语“gobi”,汉语意为“戈壁”。建立了夏朝,爲
了与其祖父颛顼帝的夏前朝,而将夏朝命名为夏后,即夏后朝。子孙史称夏后氏。帝喾
(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
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
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
)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
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
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
却已经不多见了。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从黄帝战斗过居住过的地名记音看,也属于蒙古语地名。
黄帝时代是“龙战于野”的时代,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
域,黄帝族“迁徙往来无常处”,黄帝率兵与炎帝作战的“熊、罴、貔、貅、貙、虎”
,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族的名称,故有黄帝“号曰有熊氏”、“
黄帝为有熊”(《史记·五帝本纪》)等记载。这些记载,都颇具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
色彩。而且,黄帝居无定所,完全是一种游牧文化生活。驯养各种动物甚至可以驱使动
物进行战争,这就从份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智慧。
那麽,“龙战于野”在何处呢?就在“涿鹿之野”。而蒙古语“龙”的读音就是“鹿
”即蒙古语“luu” ,涿鹿,是蒙古语“zholuu” ,汉语意思就是“百龙”,也就是
一百条龙。如果从汉语去理解的话,没有龙,只有鹿,何谓“龙战于野”?只能叫“鹿
战于野”了。 涿鹿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隶属张家口市管辖,位于长城以北,距首
都北京70公里。北有黄羊山屏蔽,南有桑干河环护,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川秀丽,
风光旖旎。向前追溯5000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就在今涿鹿一带开始了他
的政治、军事、文化活动。他先后“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遂擒杀蚩尤”,又巡视各地,东至于海,西至于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荤粥,从而保障
了南北大地的安宁。于是黄帝威信大震,被各部落首领尊为天子,并与之“合符釜山,
而邑于涿鹿之阿”,兴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黄帝城。
人类刚开始的民族的划分,并不是十分清楚的。自夏朝被商朝颠覆之后,中国乃至东
亚率先开始划分民族。夏朝遗民从长江流域向西向北撤退成为胡人也就是匈奴,开始称
雄蒙古高原,最终成为今天的蒙古人,而这一切的唯一的依据就是历史记录的语言与文
字。华夏文字中的很多读音还保持着夏语也就是上古蒙古语的读音,黄帝一直到夏朝都
是上古时代的蒙古人统治着中国。中国历史就是以汉人的统治期间不断穿插着蒙古人的
征服和统治,尤其是蒙古帝国时代对于世界的统治,包括元朝对于中国的统治,都说明
蒙古人绝非只是一个只有短暂的800年历史新兴民族,而是有着四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民
族。
黄帝之“黄”从何而来,含义何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历史上由汉人建立的朝
代中,你找不出那个皇帝是以某种颜色为名号的,以各种颜色为名号的怪俗在农耕汉民
族中并不存在。
那么,什么民族有以各种颜色为名号的习俗呢?正是阿尔泰游牧民族!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几乎都姓“金”,而金是黄色的,很自然地,黄会成为金的代
名词。金在阿尔泰语中有数个读音,黄帝有金姓曰“公孙”(应读作“爱新”),只是
其中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帝”就是“金帝”。
在游牧文化中,金是神圣的代名词,是单于、可汗的专有之物。古代匈奴都以“天
之骄子”自居,成吉思汗后裔则以“黄金家族”自称,乃是同一种民族背景使然。
如唐代法律严格规定,只有王室贵族才能拥有金器,普通人最富有也不能使用金器
,否则就是越轨犯罪,大逆不道。但宋代就完全不同,宋时民间富户也可以大量拥有金
器,只要你买得起,用得起。乃是因为唐是突厥人建立的,宋是汉人建立的,农耕汉民
族并没有那种“金文化”、“金心理”和“金观念”。
“黄色”在蒙古语中读作“敕勒”(Sire),元代《至元译语》:“黄,昔剌”,
是为异写。
历史上,在阿尔泰民族建立的国家中,以“黄”为号的情形其实是在不断出现的,
如10世纪的契丹辽国,帝族姓“耶律”,后族姓“述律”,就是“sire”的汉字拟音,
意为“黄”。但以黄为号兵不是辽后族的专利,以黄为号属于古老的游牧文化,辽帝国
是在原生态游牧文化中产生出来,辽帝族有时也以“黄”为号。如《契丹国志》曰:“
至阿保机变家为国,始以王族为横帐(又写作黄帐),所居之地名曰‘世里’,著姓。
世里者,上京东二百里地名也。”《辽史·营卫志》:“世里,皇族也。”
这“世里”就是“sire”的汉字注音。从中可知,在契丹人的观念中,帝族后族都
是居于“黄”帐中,游牧在“黄”原上的王族、黄人。 并且,辽帝还有以“述律”为
名的,《辽史?穆宗》:“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字述律,太宗皇帝长子。”从名
号本义上看,辽穆宗就是一个“黄帝”!
在北亚地区,历史上以“黄”为国号并见诸史书的有汉代的“索离”(索伦)国。
对此《史记》、《汉书》、《三国志》都有记载。笔者以为“索离”也是“sire”的汉
字拟音。他们属于女直系游猎民族,建国于公元前100年左右,建都于松嫩平原上,大
约存续了600余年。吉林肇源县的白金宝遗址现已被考古学家认定为古索离国之遗存。
此遗址不远处今有“少陵”河,此河在清史稿中有许多异写,如:索伦、硕罗、索柃等
等,女直语本义都是“黄”河。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不但有以黄为号的传统,还习惯把心目中神圣的地方赋以“
sire”之称。如此地名在蒙古高原上是很多的,且都曾是草原帝国斡尔朵之所在,例如:
《嘎达梅林》歌曰:“北方飞来的大雁啊,不落黄河不起飞!”此“黄河”指“西
拉木伦”,乃是蒙古语对辽河上游的称呼,此河自古就被草原民族视为神河。这一带也
是红山文化遗址最为密集分布的地区。“西拉”即“sire”;满洲语河又读作“木伦”
。史书中把此河记作“潢水”或“湟水”,地名显示,这是一个一不小心就要出“黄帝
”,从而酿成大祸的地方!
但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可能还是阴山下的那个“敕勒川”,因为有“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鲜卑歌谣,已家喻户晓。“敕勒”就是“sire”,蒙古语意思是“黄色的草原”。
这里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前用作屯驻、窥探,跳板之地。
《辽史》中的“金莲川”,在滦河之源,今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在辽金时
代,皇帝每年都要到此“奈钵”(围猎)数月,并以此威慑北方。“金莲川”已经是汉
译名称了,蒙古语叫做“失剌?塔拉”,意为黄色的原野。元代这里成了蒙元皇帝的陪
都和专属狩猎场。
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就在这片“黄色原野”上。
史书记载,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登基,随即命其胞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
地,准备伐宋。《蒙古秘史》记载,当时忽必烈的“昔剌斡尔朵”(黄色宫帐、黄金大
帐)就驻扎在这里。但此地《元史》记作“萨里川”。并非那片草原颜色总是黄的,而
是因为那是可汗的专属之地。
此外河套地区的“萨拉乌苏”也很有名,那一带有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
“萨拉”即“sire”,“乌苏”是蒙古语“水”的读音,当然也是汉字“水”的原始读
音,本义是河。就是说这又是一条“黄河”。 萨拉乌苏引人瞩目,还因为上世纪50年
代,人类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了3万年前的古人类骸骨,一颗完整的儿童门齿,几个成人
头骨的残片,现已被命名为“河套人”。
蒙古高原上叫做“萨里川”的地方远不止上述几个,如成吉思汗蒙古人的发祥地克
鲁伦河上游草原,《元史》就记作“撒阿里草原”,也是“sire”的音写。据《畿辅通
志》记载,北京昌平之“龙虎台”,元代叫“失剌迭克秃儿”,蒙语意为“黄色的平台
”,其曰:“去京师百里,当居庸关之南,地势高平如台,广二里,袤三里,元时车驾
幸上都,皆驻跸于此。”因为那里是可汗驻跸之处,蒙古人便以“黄”相称了。
其实蒙元时代的属国可汗也有自己的“黄川”,如窝阔台可汗的第二个儿子叫“阔
端”,其封地在甘青地区。阔端把黄金大帐驻扎在武威凉州雪山下的大草原上,那里从
此就变成了“黄川”,《凉州府志》写作“西拉塔拉”,《蒙古政教史》译为“莎勒塔
拉”,都是“sire”的音写,意为高贵,并非那片草原颜色总是黄的。
在蒙古高原深处,有一条往北流入贝加尔湖的大河叫“色楞格河”,河边台地上有
许多匈奴留下的大冢。大兴安岭西麓有一大河叫“石勒喀河”,那里也是蒙古族的发源
地。这两河名其实只是异写,都是“黄河”的意思。都由词根“sire”后缀“+g”而来
,这后缀没有特别的含义,属于阿尔泰语一种发音习惯。我们知道,高原气候寒冷,那
里河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难以繁殖,因此高原上的大小河流都是清澈见底的。之所以冠
以“黄”名,并不是因为河水都浑浊发黄,而是游牧文化以黄为贵,认为河中有神灵,
黄是“金”的代名词的缘故。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直接以“sire”为名的帝王也是有的,如五胡十六国时代,后
赵开国之君就叫“石勒”(公元274--333 年),又记作“世龙”。他与鲜卑结盟而得
势,得势后杀人如麻。史书明确记载他是羯人,凶残而善战,为匈奴之遗种。那么他必
定是说古代蒙古语的。“后赵”曾一度拥有整个黄土高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头。
此人之所以被讹传为姓“石”,笔者以为,是因为蒙古语“黄色”与“石头”两词
读音完全相同,但同音不同义。作为匈奴背景的帝王,他只能以“黄”为号,不可能以
“石”为姓。笔者没有发现历史上有那个可汗或单于是以石头为号的。有此种讹传,也
不排除是史家故意为之,为贬损此人,防止他与儒家理论中的黄帝发生关系。
但我们从后赵开国君王以“sire”(世龙)为名号看,此人就是“黄帝”再世。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非常广阔,以“黄”为号的现象也出现在了新疆伊
犁河流域,《史记?西域传》中的“疏勒”是也。疏勒是个神秘古国,因为它时大时小
,时强时弱,绵延不绝地长期存在,影响波及中亚广大地区,最后又不知所终了。人们
至今不清楚其民族背景,起讫年代及疆域范围。而新疆近代考古显示,疏勒古国早期可
能是使用汉字的。但笔者这里要指出的只是:“疏勒”是“sire”的音写,本义为黄色。
以“黄”相称的现象还波及到了俄罗斯草原,俄国人正在努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
“撤莱”古都是也!伏尔加河边的蒙古金帐汗国撤莱古都。伏尔加河是一条流经莫斯科
,注入里海的汪洋大河,在其下游西岸边上,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镇名叫“撤莱”,它
在欧洲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因为那里是成吉思汗长子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失剌斡尔
朵”驻扎地,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各地的大小王公每年都要到这里来朝拜他们
的蒙古可汗。这“撤莱”显然是“sire”的异写,意为“黄色”。
笔者曾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代西方人所指的“黄祸”从何而来?真的像人们普
遍认为的那样,来自“黄种人”之黄吗?这根本就不可能,如以肤色深浅而言,所谓的
“黄种人”,尤其是北亚人,许多人的肤色比所谓的“白种人”还要白些。反而是许多
印欧人种,肤色很深,一点也不白。并且,古代西方人并没有远东人是“黄种人”的观
念,黄白人种划分直到近代才产生,因此“黄祸”与“黄种人”有关的说法是不能存立
的。
西方观念中的“黄祸”来自“疏勒”这种国号,“撤莱”这种地名。因为它们的本
义就是“黄色”。可以想见,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以“黄”为号的阿尔泰民族不断入侵
欧洲,他们的入侵总是伴随着血腥屠城和疯狂掠抢。这些入侵者无一例外地嗜好献祭和
殉葬,场面非常恐怖。古代欧洲人闻之色变,视而胆秫。久而久之,西方人便以“黄”
为灾难的代名词了,“黄祸”就这样产生了。阿尔泰民族的传统族名“鞑靼”在西方文
化中变成“地狱”的读音,西羌的尊贵名号“烧当”在西方神话中变成“魔鬼”(撒旦
)的称呼,阿尔泰民族以“黄”为号的传统习俗也终将不可避免地演成可怖的“黄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