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r****n 发帖数: 8253 | 1 公元475年,曇鸞生於并州(中國山西),俗家在五台山附近。十多歲時,聽聞五台山
靈應事跡而上山出家。曾經認真研究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及佛性的問題。
後來閱讀大集經時,因為詞義深密難以了解,悶出病來,因此感到人命無常,居然立志
先學習長生之仙術。由此可見,他雖然精研四論,窮究佛性,卻未得正見,才會有這樣
突兀的轉變。如果了知無常、苦,正應趨向無我,豈應轉求長生不老之仙術?
公元528年,曇鸞53歲,南遊建康,訪陶弘景求仙經十卷。途經洛陽,遇到梵僧菩
提流支傳授觀無量壽經,勸告他依此修行當得解脫,獲得永久長壽。既然也可以獲得長
壽而且遠來的和尚所說的又比陶隱士來得玄妙,於是又把仙經燒了,歸向無量壽。摸索
途中的修行人每每就是這麼徬徨,不知道追求真理的方向究竟何去何從。
公元542年,曇鸞67歲,經過14年的專修彌陀淨土法門,自創「口誦佛名」的念佛
方式,自行化他,流傳很廣。臨終預知時至,沐浴更衣,手執香爐,正面西坐,集合僧
俗弟子300餘人,日初出時,在大眾齊聲誦念阿彌陀名號中壽終。北魏帝王,尊重其德
,敕封為神鸞。
曇鸞的著作有「往生論註」、「讚阿彌陀佛偈」、「略論安樂淨土義」 | a*******g 发帖数: 867 | 2 http://www.fozang.org.tw/mag_article.php?id=339
自力與他力之融合
游祥洲
一、跳越兩個思維上的謬誤
討論佛教的「自力」與「他力」,首先應該避開兩個思維上的謬誤。一為邏輯的二
元思考模式,一為模糊的錯覺。
所謂邏輯的二元思考模式的謬誤,並不是說邏輯本身有任何的謬誤,而是一般人在
運用邏輯思考的時候,往往忽略了邏輯思考的限制。具體的說,在「自力」與「他力」
的命題上,從邏輯思考的二元架構之中,我們很容易把「自力」與「他力」看做是對立
的,甚而在「排中律」的嚴密定義下,二者的語意是不能相容的;也就是說,「自力非
他力」,「他力非自力」;在「選擇自力」與「選擇他力」二個命題當中,只能有一為
真,但不能同時為真。如果要堅持邏輯思考的二元架構來談佛教所說的「自力」與「他
力」,那麼,一起步就要落入此一語意的陷阱。因此要談「自力」與「他力」的課題,
必須跨越邏輯的二元思考,改就實踐的、體驗的、證知的角度來切入。
第二個思維的謬誤,就是模糊的錯覺,在佛教的歷史發展上,有南北傳的分流,有
許多不同宗派對於修行方法的不同強調。
拿中國來講,有禪宗與淨土宗的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