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 发帖数: 867 | 1 选自《未曾有因缘经》 卷上
萧齐三藏沙门释昙景译
http://www.qldzj.com.cn/htmljw/0396.htm
复有四事。调伏诸根。何谓为四。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喜心。四者舍心。是为四
事。名无量心。
天帝问曰。云何行慈。野干答曰。见苦厄人。当起慈心。为作救护。皆令得所。
何谓为悲。见诸众生。无明爱故。造生死业。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不应懈怠
。当勤精进。修习智慧。速成佛道。得佛道已。当以智慧光明。照除众生无明黑闇。令
见大明免众苦缚。虽未成佛。凡所施为。一切善业。回施众生。令得安乐。众生有罪。
我当代受。是名悲心。
何谓为喜。若见世人修行善业求三乘果。劝助随喜。见受乐人。心亦随喜。见端政人。
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见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
喜。是为喜心。
何谓为舍。凡所施为。一切功德。行恩于人。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是名为
舍。
成就四事。名四无量心。众生无量故。慈心无量。众生无量故。悲亦无量。众生无量故
。喜亦无量。众生无量故。舍亦无量。是故名为四无量心。 |
p*******y 发帖数: 782 | |
a*******g 发帖数: 867 | 3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梵行品第八之二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
善男子,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
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四无量心,能为一切诸善根本。 |
a*******g 发帖数: 867 | |
S**U 发帖数: 7025 | 5 <杂阿含经>就有慈悲喜舍四梵住的教导,修习者得大果大福利,无量心也是解脱的法门。南传的<清净道论>,则说慈悲喜舍只是定学,不通解脱慧。也许\是缺乏实修的传承吧。 |
i*****g 发帖数: 11893 | 6 慈悲喜舍是梵行,换言之,是来源于非佛教的法门,被引入佛教的
从‘梵行’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它似乎是瑜伽派系的东西,所以佛教一般判为定学,同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加一个
(佛教本教的)慧学,以划清和其他教派的界限
依我看,佛教属于多此一举,十分类似tg把市场经济挂个定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
实都是意识形态的累赘或掩饰
我很明确告诉大家,原始佛教以外的一些佛经论,其实来源于印度其他教派,只不过古
代中国人(到今天为止的主流)只是翻译经论,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些
一波又一波,一种又一种的理论,从何处来的 |
S**U 发帖数: 7025 | 7 佛陀对于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说法,有的继承、有的修正、有的抛弃。
有修正的,如轮回、业力、四梵住。轮回、业力修正为无不变主体的轮回、业力相续。
修四梵住(brahma-vihara)的目地,不是如婆罗门教的求生梵天为究竟
,而是调伏贪嗔,以修定为修观慧的基础。
有的抛弃,如祭祀、作法。不过后来大乘为了适应众生需要,又采用了。
【在 i*****g 的大作中提到】 : 慈悲喜舍是梵行,换言之,是来源于非佛教的法门,被引入佛教的 : 从‘梵行’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 它似乎是瑜伽派系的东西,所以佛教一般判为定学,同时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加一个 : (佛教本教的)慧学,以划清和其他教派的界限 : 依我看,佛教属于多此一举,十分类似tg把市场经济挂个定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 : 实都是意识形态的累赘或掩饰 : 我很明确告诉大家,原始佛教以外的一些佛经论,其实来源于印度其他教派,只不过古 : 代中国人(到今天为止的主流)只是翻译经论,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些 : 一波又一波,一种又一种的理论,从何处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