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2:59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始佛教指的是“基礎的佛教”,又稱「初期佛教」,係指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佛
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
的影響,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至於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詞語釋義
最早使用這個分類法的,是日本的佛教學者,如日本《廣說佛教語大辭典》對於“原始
佛教”定義如下:「相對於後世發達之大乘佛教,指釋尊在世時代至二十部派開始分裂
前之佛教。此時代之經典,包含佛教教說最古之原型。原始佛教一詞,係依明治以後佛
教研究者而使用。」日本學者對於這個詞的定義尚有爭議。
最新的觀念為烏帕沙瑪比丘在《相應菩提道次第》所提出“原始佛教”这个概念,指的
是釋迦牟尼在世時的佛教,此時教法一味合和無諍。佛入滅後一百年部派根本分裂之前
的佛教稱為「根本佛教」,此時已經受到佛陀本生故事的影響,造成神話佛陀的觀念產
生,蘊含佛教分裂的遠因,各地的教團已然有後來各部派的概念雛形。
在現代的【原始佛教】一詞的使用上有兩種意義:
一、在宗教學的意義上表明最初始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基本教義,有別於後續發展出來
的其他佛教教義。
二、另一個部份是在信仰者的認知意義上,代表原始佛教信仰者試圖追尋出釋迦牟尼佛
陀所發現的真理,並實踐佛陀主張的教義目標(苦的永滅),否定"發展佛教"(部派佛教
,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祕密佛教...等)的其他論述,主張佛教僅只有一個,即是"
原始佛教",代表佛陀所說的真理,其餘的發展佛教都是後期人為紛爭扭曲或故意偽造
而自行發展出來的宗教論述,不足以採信,無法達成苦之滅除的目標。
教理
原始佛教的教理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五蘊、六入處、七覺支、八正道等。后来匯集
为由經藏(各種經文)、律藏(講佛戒),此時並無論藏的部份。
目前原始佛教的教徒相信,佛陀最初的教義,較為可靠的僅存在於北傳的雜阿含經,以
及南傳的相應部兩部經典,兩部經典都有因翻譯問題及古老語言的隔閡難以完整理解。
並認為其餘的大量佛教經典都不足以採信。
也因為原始佛教信仰者這樣的主張,原始佛教的信仰主張不受目前各國主流佛教宗派的
樂於接納,反之將其視為某種威脅。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4:59 2011, 美东) 提到:
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部派佛教也是发展的佛教。大约是发展的初级阶段?:)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6:51 2011, 美东) 提到:
被稱為小乘的部派佛教及後續的大乘佛教、祕密大
乘佛教(或稱金剛乘、密續乘)則是屬於“發展的佛教。”
》》》部派佛教也是发展的佛教。大约是发展的初级阶段?:)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18:50 2011, 美东) 提到:
目前原始佛教的教徒相信,佛陀最初的教義,較為可靠的僅存在於北傳的雜阿含經,以
及南傳的相應部兩部經典,兩部經典都有因翻譯問題及古老語言的隔閡難以完整理解。
並認為其餘的大量佛教經典都不足以採信。
》》》只有两部经典较为可靠,其馀都不足采信。部派经典也是一样。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4:20:59 2011, 美东) 提到:
也因為原始佛教學習者如此的主張,原始佛教的信仰主張不受目前各國主流佛教宗派的
樂於接納,反之將其視為某種威脅。
》》》更原始的来了,原始的成了保守派:)
☆─────────────────────────────────────☆
bigfool (fool) 于 (Fri Aug 12 14:38:26 2011,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这个词本来就是从文科学术研究里来的,
多半是基于唯物的,经验主义的,人本历史考据的。
而佛教自身,无论如何粉饰,都有很大的非唯物,超经验主义的成分,
而且不是纯人本的。
正常的佛教宗派是很少用这个词的,
这个词从佛教之外的观点看是中性的,
但是如果一个佛教徒来用它,就有很强的贡高我慢的味道。
且不说这个对佛典的割裂,
现在号称“原始佛教”的这些人有谁证了果?有谁证了阿罗汉?
有谁有能力去对诸阿罗汉们结集的三藏挑挑拣拣的找出自以为原始的部分?
从这个简单的逻辑看就很明白了。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5:37:38 2011, 美东) 提到:
ZT:
何謂原始佛教
選自Ven.Bhikkhu Vùpasama隨佛尊者著《原始佛教與法教之流變》部分內容
近二百年來,中外佛教圈有「回歸佛陀本懷」的溯源運動,這是在現有的南傳佛教、
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以外,致力尋求釋迦佛陀住世時親說傳授的教法。此一追溯佛
教法源的思惟,逐漸盛行於佛教的緣由,外在的原因是「佛弟子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
希望在「傳說」及「信仰」之外,能夠有更為可信、可證的史獻考證,作為探研佛法的
基礎」,而內在的因素則是「傳統佛教的學派教說極為分歧,不僅相互對立,更各有一
套論述及修行體系,因而促成學習者希望能夠藉由佛陀的原說,盡釋學說分歧的疑慮及
障礙」。因此,對於「佛陀原說」的探究,即逐漸發展成為近代佛教圈的顯學。
近代最先對印度佛教史實進行科學考證,是西方的學界,而西方學界的研究又多偏向
南傳佛教的史料,對於漢譯藏經中印度初期佛教諸部派的經史文獻,難有深入的了解,
遂造成西方學界認定南傳佛教即是同於「佛陀原說」的「原始佛教」。此一觀點影響所
及,使得一向以「上座部佛教」自居的南傳佛教,亦自視等同於「原始佛教」,而多數
未深入了解部派佛教分流史者,也將南傳佛教視為「原始佛教」。然而,從十九世紀中
葉到二十世紀末葉,經由日本學界與中國佛教界對「印度初期佛教史」的再探究,重新
確認了「原始佛教」的定位,應是指佛住世至「第一次結集」時的佛教。南傳佛教的傳
承,應當是承自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傳化於錫蘭之「銅鍱部」的系統,而真正的「上座部
」,應是傳承經法的阿難系僧團,並且已經隱沒於世。因此,「原始佛教」既不等同南
傳佛教,也不是「上座部佛教」。
原始佛教的內涵,包含了兩大主軸,一是「原始佛法」,二是「人間佛教」,原始佛
法與人間佛教之相應、統合與一致,才正名為「原始佛教」。原始佛法的意涵,主要是
針對歷經時空遷變、教說演迭的佛教歷史而言,在流傳變遷的佛教中,唯有佛陀住世時
的教法──原始佛法,才是佛陀親說的「正法」(巴)。在佛滅當年,由佛陀親教之聖
弟子舉行之「第一次經典結集」所集成的傳誦,才真能代表「如是我聞」,真能契合於
「正法」的傳誦。因此,修習、宣揚、傳承「第一次經典結集」集成之「正法」的佛教
教團,也就是現前世間的「正法之光、正法之燈、正法之傳承維護者」。
人間佛教的意涵,是指依止佛陀親自教導之「因緣法、四聖諦」,實現「安頓
世間、出離世間苦惱」皆能通達無礙的佛教。這是立足於世間真實──因緣生、因緣滅
──的智覺,才能在務實、實際的解決現實人間的問題與苦難,這既是現實世間的真
實內涵,也是解決現實人生困難的正道。同此,當依著「因緣生、因緣滅」的智見,能
如實正見「緣生法無常、苦、非我我所」,如是能如實知「於緣生、無常、敗壞、苦法
」,應當「離貪、滅盡、向於捨」,才是遠離、滅除世間苦惱的正道。立足「因緣生、
因緣滅」的智覺,並依「緣生法、無常、苦」的正見,遠離「緣生法之貪愛、取著」的
「滅苦八正道」,兩者之統貫、相應、一致,就稱為「四聖諦」。唯有立足於「因緣法
、四聖諦」,人們才能在解決現實問題與苦難的當前,同時度越內在的貪欲、瞋恚、執
取及苦惱,這是真正的「世間正道」,也是「出離世間苦惱之正道」。
因此,「人間佛教」的精神與奧義,既不是泛泛現代化的佛教建設,或是強調生活化
的時尚佛教,也不是高揭入世化的宗教行動而已,當然更不是空談形上哲理或遁世、神
秘、靈通的佛教。唯有契合於「因緣法、四聖諦」的「人間佛教」,才能「度越現實世
間的問題」,又得以滿足「慈悲喜捨」、「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與「苦滅無餘」,這
才是正向無上菩提的「一乘菩提道」。正如漢譯《增壹阿含》說「佛、世尊皆出人間」
,「佛出人間,人間佛陀」的真義,即在於此。
原始佛教的實踐,主要包含兩項方法,一、是實現「因緣法之正觀、正覺」的「觀四
念處(此為正觀十二因緣的禪觀法)」,二、是契合於「因緣法之正覺」的「七菩提支
」、「八正道」。「觀四念處」是體現「正覺因緣法」的方法,是正覺世間之真實──
因緣生、因緣滅──的正法。依「正覺因緣法」而開展的「七菩提支」,是能斷貪、解
脫,具足「慈悲喜捨」,是既能安樂世間,又能出離世間憂苦的方法;「八正道」包含
世間八正道及出世間八正道,世間八正道能令現實世間安樂增上,出世間八正道──離
貪八正道──則能出離世間苦惱,通向解脫、滅苦、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正道,
又名為「中道」、「菩提道」。
「原始佛教」的教說,在佛滅後百年內的佛教僧團,雖有所增新,但依然維持古老的教
法。佛滅後116年,由於優波離系毘舍離地區的僧團,違反傳統經說的修證次第與教乘
,舉「五事異說」貶謫聲聞聖者,優波離系優禪尼地區主張「分別說」的僧團附和妥協
,阿難系(經師)起而對抗優波離系(律師),佛教僧團因而分裂成阿難系上座部及優
波離系之大眾部、分別說部等三大部派。優波離系之大眾部、分別說部依自部的思想,
各自集出自部的「論義(阿毘達摩)」,而附會為佛說或聖弟子說,同時以自部的「論
義」融入傳統的經法中,改變了原來的經說、禪法、教乘、道次第,發展出以『論』為
主的部派佛教。諸多出於後世學派的「論說」,是造成僧團及佛教分裂對立的源頭,各
部派傳誦的「論(阿毘達摩)」,不僅義解的內涵是相互分歧對立,且多有不合於原始
經說的見解。如近代印順法師在著作的《印度之佛教》(p.162-8~10)中,說到部派
佛教「化外之要求亟而「論藏」興,論興而空談盛。其極也,務深玄不務實際,哲理之
思辨日深,化世之實效日鮮」。
目前南教佛教的經誦中,雖然保有原始的經法教說,但受到『論』與「相通於論義之
增新經篇」的影響,形成古、新難分,佛說與論義交雜的困境。因此,從現今佛教的三
大教派來看,奉守「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原始佛教」,當然不可能是「小乘」,
不僅有所不同於南傳分別說系銅鍱部佛教中,以「論義」為主導的教法系統,也不是興
起於公元前一世紀以後的「大乘菩薩道」、「秘密菩薩道」。
链接: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1209&hig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Fri Aug 12 15:45:07 2011, 美东) 提到:
ZT:
原始佛教會
Ven.Bhikkhu Vūpasama隨佛比丘
佛陀的教法,經由二千四百餘年的傳誦後,受到僧團意見的競爭、世俗政治的影響、時
代演革及地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三種出於不同時代與思想主張的教派,也就是目前的
南傳佛教、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
佛滅當年「第一次經典結集」以後,佛教僧團形成兩大師承系統,一是以傳承經法為主
的阿難系僧團,二是傳承律戒為主的優波離系僧團。經法與律戒兩大師承系統的分合過
程,在佛滅後百年內原是和合一味,但佛滅後百年時,先有師承自優波離系宣化於恆河
中游東方毘舍離的僧團,因為擅行「受取金錢」等十事,而受到宣化於西北印摩偷羅之
阿難系僧團及西印優禪尼之優波系僧團的責難,為此僧團舉行了「第二次結集」,使論
諍的兩系三大僧團復歸於和合。其次,佛滅後百一十六年,優波離系毘舍離僧團舉「五
事異法」,而優波系優禪尼之僧團則妥協附和。由於優波離系兩大僧團改變了古老的經
說,使得傳承經法的阿難系僧團和優波離系僧團,發生了嚴重的對立與分裂。從此原本
和合無諍、法同一味的僧團,分裂為堅持原說的北印阿難系僧團,以及改變經說的優波
離系東印大眾部僧團、西南印分別說部僧團(現今南傳佛教的母部)。
在三大僧團中,堅守原始經說、主張「一乘菩提道」的阿難系僧團,聲勢漸漸不如信仰
「理想、神化佛陀」的優波離系僧團。當佛滅後約二百五十年,阿難系僧團中有迦旃延
尼子,改變立場接受優波離系的新說法,寫出《發智論》一書,宣揚異於經說的論義,
遂與阿難系僧團中堅守經說者對立,阿難系僧團因而分裂為原本重經的雪山部(或稱上
座弟子部)與宣揚新論義的說一切有部。日後,雪山部逐漸的改變與衰微,公元三世紀
後漸隱沒於印度,而改變經說、重論的說一切有部,則輾轉傳入於漢地,但並未受到漢
地眾生的仰敬。在公元後約511年,傳於北印罽賓的說一切有部,為白匈奴王密希拉古
拉(Mihirakula或譯作摩醯邏矩羅、彌羅崛)破滅於印度,法脈從此斷絕。
公元前一世紀,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在錫蘭的大寺派,經由結集分別說系的傳誦,確立了
錫蘭「銅鍱部」,日後「銅鍱部」的教說,輾轉傳於東南半島,遂發展為今日的南傳佛
教。公元前一世紀的南印,另有承受部派佛教菩薩道信仰及大眾系一說部影響,而輾轉
形成的《般若經》傳出。『般若經』起於南印,將部派佛教之菩薩道的「智慧波羅蜜」
,從「四聖諦」改為「緣起即空,諸法皆空」,發展為「不離生死,不證涅槃」之「大
乘菩薩道」的教說,因而形成「部派菩薩道」、「大乘菩薩道」等兩種不同思想的菩薩
道。日後,《般若經》盛傳於北印,公元後三、四世紀的「大乘菩薩道」,再發展出「
真如」、「唯識」思想,五世紀形成「如來藏」的教說,七世紀後則有「秘密菩薩道」
形成,十二世紀以後滅沒於印度。印度「大乘菩薩道」傳入於漢地與西藏以後,又再分
別揉雜漢地的老莊思想、藏地的泛靈信仰與巫咒,而發展成今日的漢傳菩薩道、藏傳菩
薩道。
南傳佛教一向以上座部佛教或原始佛教自居,但原始佛法的教說,實不同於今日的南傳
佛教,也大不同於漢傳菩薩道、藏傳菩薩道。唯有立足佛教史實的考證,依據阿難系及
優波離系傳誦之古老經法當中的共同傳誦,才能探究佛教僧團分裂以前,佛陀時代之教
法與禪法的原貌。唯有濾淨後世佛教變質的新說,才能回歸佛陀的真實教法──原始佛
法。
出家於南傳緬甸僧團的Bhikkhu Vūpasama尊者(隨佛尊者),經由多年的探究、確證
及實踐,已完成古老經說與佛法演革史的對照及考證,並且將古老經說、禪法、菩提道
次第之原貌予以還原,重現了「佛法」的原說。隨佛尊者為了在世間宣揚、傳續佛陀的
真實教法──十二因緣、四聖諦、一乘菩提道,依「原始佛法」實現世間、出世間通達
無礙的「人間佛教」,今在台灣成立信仰、傳續原始佛法的「原始佛教會」,致力於全
世界華人仰敬、回歸與傳續佛陀之道。
由於原始佛法的顯現,必需有阿難系經典和優波離系經典相互對照,阿難系之經典與律
戒,主要是在漢譯藏經中,而優波離系經典則有巴、英、漢、日等文體,所以現今南傳
佛教國家的僧俗二眾,很難參與、了解或接受「必需參照漢譯經史文獻,才能完成原始
佛法的探尋與還原」。在現今的世界上,目前唯有華人兼傳阿難系和優波離系之經典與
律戒,也是華人才最有條件與機會,探究、顯現、學習與傳續 佛陀的真實教法。因此
,若要顯現、傳承及興隆 佛陀的真實教法──原始佛法,目前必須寄望於全世界各地
的華人,這不僅是華夏佛弟子的責任,也是華人世界的光明與榮耀,故將在臺灣設立的
原始佛教會,正名為「中華原始佛教會」。
链接:
http://my.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1317&hig
☆─────────────────────────────────────☆
cpath (秋十三) 于 (Fri Aug 12 19:19:28 2011, 美东) 提到: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13 10:15:57 2011, 美东) 提到:
只采信北传的杂阿含经,以及南传的相应部是有偏差的。我的抉择,是依四阿含、律典、论书中共传的部分。
在这些圣典中,北传的杂阿含经,以及南传的相应部有特殊的地位,即「修多罗相应」。圣典若互相矛盾时,以杂阿含、相应部为准。
只采信两部经典的缺失∶
1. 违反阿含经本身所说的「四大教法」、「四大广说」的标准。(见旧帖)
2. 忽视四阿含是所有部派共传的历史事实。
3. 杂阿含、相应部反复说「世尊所说正法、律」,佛说包括阿含与律典,这是没有争议的。
4. 两部经典的经文简略,意义不明确的地方,解释有文献依据,比自由心证更有力。原始佛教时代,必然已有对经文的解释,否则难以完全理解实践。这些只是没有定型,而成为部派论书的前身。
佛法与天启宗教的圣典,有ㄧ根本不同的地方,即佛典的正确否,可以证果来检验。所以阿罗汉们结集圣典,可以解决分歧的地方,而不局限于共传的圣典。历史上部派分裂,是对于谁是阿罗汉的标准,都没有共识了。
☆─────────────────────────────────────☆
SeeU (See you) 于 (Sat Aug 13 10:52:13 2011, 美东) 提到:
印顺法师晚年,曾有人向他建议,提倡原始佛教,被他拒绝了。印顺法师高瞻远瞩,类似随佛比丘的主张,他已经预见了,而说,「佛法不是越古越真」,一味主张复古,是忽视了佛法以缘起为本,佛陀说法,有适应当时印度苦行、出家、重天神的成分。
「人间佛教」的核心主张,是「契理契机」,依原始佛典的正理,契合众生能接受的方式,导向善趣与解脱。具体的主张,就是重视从利他中减少烦恼,增长善根福德,而不是把利他行看成与解脱无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台湾的大乘佛教界,还是愿意接受的。
类似随佛比丘的激进主张,在汉传必然遭到强烈反对,也没有必要。
☆─────────────────────────────────────☆
cpath (秋十三) 于 (Sat Aug 13 12:13:59 2011, 美东) 提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