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发帖数: 4192 | 1 慧能呈偈,获得了弘忍的印可,得到衣钵後,即遵师命前往南方传道。果不出弘忍料,
当徒弟们听说这个末受过教育的捣米者竟了解弘忍大师的禅的真谛时,都大为吃惊,并
且心怀不平,前往拦截,想夺取弘忍禅师传给慧能的袈裟和钵。由於路途遥远,大部分
人都折回去了,到最後只剩下一个叫惠明的,紧紧地追了上来。慧能见状即交还衣钵,
任他去拿,他却又不肯拿,说∶「我这麽远追来,只求你传授禅法,并不想夺取衣钵。」
慧能说∶「你既为法而来,应当屏息诸缘,不要滋生任何念头,才好跟你说。」
过了好一阵子,慧能见他把心调和好了,忽然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时,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善恶代表相对的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东西∶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
丑,肯定与否定,天堂与地狱等等。我们二元对待的思维习惯将一切事物相对地分别为
善恶、是非,然後执著一方,而抛弃另一方。「正当这时」指的就是相对的认识尚末产
生之时。本来面目存在於善恶二分法之前。重视本来面目就是要超越二分法而进入「无
心」、「无念」状态。所谓无心指与世界分离前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主客对立还没
有出现,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所谓无念,用神会语录里的几句话来说就是∶
「无念是不思有无,不思善恶,不思有限无限,不思计量,不思觉悟,也不思被觉
悟,不思涅盘,也不思得涅盘,这就是无念。」 | S**U 发帖数: 7025 | 2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慧能呈偈,获得了弘忍的印可,得到衣钵後,即遵师命前往南方传道。果不出弘忍料, : 当徒弟们听说这个末受过教育的捣米者竟了解弘忍大师的禅的真谛时,都大为吃惊,并 : 且心怀不平,前往拦截,想夺取弘忍禅师传给慧能的袈裟和钵。由於路途遥远,大部分 : 人都折回去了,到最後只剩下一个叫惠明的,紧紧地追了上来。慧能见状即交还衣钵, : 任他去拿,他却又不肯拿,说∶「我这麽远追来,只求你传授禅法,并不想夺取衣钵。」 : 慧能说∶「你既为法而来,应当屏息诸缘,不要滋生任何念头,才好跟你说。」 : 过了好一阵子,慧能见他把心调和好了,忽然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时, :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善恶代表相对的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东西∶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
| l*****g 发帖数: 2311 | 3
原始佛法有‘说心解脱’的说法吧。不识心,咋能解脱泥?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 。」
| d******e 发帖数: 4192 | 4 SEEU, 你说的名词是下面的意思吗?
=======================================================================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
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
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
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即断除欲界、色界、无色
界等三界之烦恼,而证得佛教真理(出世间智)之智慧。现观,即透过禅定,不经语言
文字等概念,而使佛教真理直接呈现于面前的一种认识方法。此类认识方法,于小乘佛
教中,特以四谛作为认识对象,称为「圣谛现观」,亦即次第观三界之四谛:先缘欲界
之「苦谛」而观之,乃生起无漏之「法忍智」,其后又生起「法智」;次缘色界、无色
界之苦而观之,生起「类忍智」、「类智」;准此,集、灭、道等三谛亦各生四智,则
现观四谛,共成十六种智慧。
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贤圣品载,此十六心即:
(1)苦法智忍(duhkhe dharma- jñāna-ksānti),现观欲界之苦谛,断除迷
惑苦谛之见惑。
(2)苦法智(duhkhe dharma- jñāna),现观欲界之苦谛,印证苦谛之理。
(3)集法智忍(samudaye- dharma-jñāna-ksānti),现观欲界之集谛,断除
迷惑集谛之见惑。
(4)集法智(samudaye dharma-jñāna),现观欲界之集谛,印证集谛之理。
(5)灭法智忍(nirodhe dharma-jñāna-ksānti),现观欲界之灭谛,断除迷
惑灭谛之见惑。
(6)灭法智(nirodhe dharma-jñāna),现观欲界之灭谛,印证灭谛之理。
(7)道法智忍(mārge dharma-jñāna-ksānti),现观欲界之道谛,断除迷惑
道谛之见惑。
(8)道法智(mārge dharma-jñāna),现观欲界之道谛,印证道谛之理。
(9)苦类智忍(duhkhe 'nvaya-jñāna-ksānti),现观上二界(色界、无色界
)之苦谛,断除对苦谛之见惑。
(10)苦类智(duhkhe 'nvaya-jñāna),现观上二界之苦谛,印证苦谛之理。
(11)集类智忍(Samudaye 'nvaya-jñāna-ksānti),现观上二界之集谛,断
除对集谛之见惑。
(12)集类智(Samudaye 'nvaya-jñāna),现观上二界之集谛,印证集谛之理。
(13)灭类智忍(nirodhe 'nvaya-jñāna-ksānti),现观上二界之灭谛,断除
对灭谛之见惑。
(14)灭类智(nirodhe 'nvaya-jñāna),现观上二界之灭谛,印证灭谛之理。
(15)道类智忍(mārge 'nvaya-jñāna-ksānti),现观上二界之上道谛,断
除对道谛之见惑。
(16)道类智(mārge 'nvaya-jñāna),现观上二界之道谛,印证道谛之理。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 。」
| d******e 发帖数: 4192 | 5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这些肯定是佛陀说过的,也惟有涅磐是解脱生死
轮回的办法.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另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不明本心",不明白本来面目,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可以是"明心见性".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真实来源的差别就是大小乘争议的原因.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段文章很能表示如来藏的特色。本来面目、本心,就是如来藏出缠,心超越二元对立 : ,体验到绝对的「心」。说是「一种全空的状态」,毕竟还是能体验到「一种全空的状 : 态」,只是这种体验超越能所对立,勉强说是绝对的「心」。 :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修行境界。 : 至于这合不合四圣谛现观呢?四圣谛现观,结果是要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能肯定 : ∶唯有修八正道,才能断苦因。这一段从头到尾,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嘛?应该是没有 : 。这不是四圣谛的现观,原始佛法不认为能达到究竟解脱。 : : 。」
| S**U 发帖数: 7025 | 6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北传:杂阿含298经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
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增壹阿含31品9经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
欲盖、瞠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是谓
名为无明流。
天子当知∶如来说此四流,若有人没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这些肯定是佛陀说过的,也惟有涅磐是解脱生死 : 轮回的办法. :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 l****u 发帖数: 2166 | 7 you have to be "明心见性" to get to 熄灭"贪,嗔,痴"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这些肯定是佛陀说过的,也惟有涅磐是解脱生死 : 轮回的办法. :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 d******e 发帖数: 4192 | 8 无明,究竟是指的什么?
指的是不明白轮回的根源,不明白佛说的指向涅磐道路和境界.
"无明缘行,行缘识....."
我再给你玩玩文字,"明心见性"缘起性空"是什么关系?
这个心如果是如来藏,是阿赖耶,
这就是争论的焦点了,佛陀说的那个不是如来藏吗?
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理解问题,佛说的其实很好理解.
但是我不知道,佛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佛说的就一定对呢?
什么叫"破无明"?我还是不太相信,破了无明,还是轮回,也可能啊.
都是骗人的,也可能啊.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you have to be "明心见性" to get to 熄灭"贪,嗔,痴"
| d******e 发帖数: 4192 | 9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解释,其实讲出道理的只有十二因缘,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 北传:杂阿含298经 :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 c***h 发帖数: 2262 | 10
有了理论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解释,其实讲出道理的只有十二因缘, :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 | | d******e 发帖数: 4192 | 11
佛不是说了有8万4千法门吗?就是方法是无数的,就象树叶那么多,
没办法数数了.
什么具体的争议? 我记得,你上次说到佛说的涅磐和外道的涅磐不同,
就是外道也讲涅磐,但是不是究竟的真理.
这里我觉得佛说的能究竟真理的意思,就是能够解脱了生死轮回的.
能够破除无明的,那么外道的涅磐是什么样的?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理论 :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 :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 d******e 发帖数: 4192 | 12
佛三转法轮的,这个SEEU可能了解更多吧.
最初的一次是对五比丘那次,是否就是小乘执着的原因所在.
你想如来佛,怎么可能只知道那么些呢?佛,应该知道很多的,
因为他的智慧是无可限量的.即使不回答无记的问题,也是没必要吧.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理论 :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 :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 l****u 发帖数: 2166 | 13 争论‘如来藏’, ‘啊也是’ 是打风车
有人拿南传不承认如来藏来自己设立靶子, 自己射击, 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对南传的不
了解。
南传从来没有否认过。
南传有自己的方式, 南传倾向于用动词描述。 认为跟类似于‘process', 不太类似于
’object'.
比如有的老师的翻译用‘knowing', 有的翻译用‘knower'.
理解了, 就恍然大悟,都是一会事。表达方式不同。
明心见性就是'见'了knowing.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无明,究竟是指的什么? : 指的是不明白轮回的根源,不明白佛说的指向涅磐道路和境界. : "无明缘行,行缘识....." : 我再给你玩玩文字,"明心见性"缘起性空"是什么关系? : 这个心如果是如来藏,是阿赖耶, : 这就是争论的焦点了,佛陀说的那个不是如来藏吗? : 我觉得这些其实都是理解问题,佛说的其实很好理解. : 但是我不知道,佛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佛说的就一定对呢? : 什么叫"破无明"?我还是不太相信,破了无明,还是轮回,也可能啊. : 都是骗人的,也可能啊.
| d******e 发帖数: 4192 | 14 我主要是想问问,那些法义之争来自哪里?
为什么为了这些争论了几百年?
还有,就是我想理解"不思善不思恶"的说法的真实来源.
大乘一直在说,若非修道人,不闻世间过.
这个有道理吗?这么自私的人,善恶不辨,修什么道?
我为何就想不通呢?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争论‘如来藏’, ‘啊也是’ 是打风车 : 有人拿南传不承认如来藏来自己设立靶子, 自己射击, 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对南传的不 : 了解。 : 南传从来没有否认过。 : 南传有自己的方式, 南传倾向于用动词描述。 认为跟类似于‘process', 不太类似于 : ’object'. : 比如有的老师的翻译用‘knowing', 有的翻译用‘knower'. : 理解了, 就恍然大悟,都是一会事。表达方式不同。 : 明心见性就是'见'了knowing.
| l****u 发帖数: 2166 | 15 要明心见性, 不思善恶不可避免的。
过不了这个坎, 就无法突破。
我入乡随俗用大乘的语言说:
行善避恶是意根的作为
不思善恶是阿耶识。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主要是想问问,那些法义之争来自哪里? : 为什么为了这些争论了几百年? : 还有,就是我想理解"不思善不思恶"的说法的真实来源. : 大乘一直在说,若非修道人,不闻世间过. : 这个有道理吗?这么自私的人,善恶不辨,修什么道? : 我为何就想不通呢?
| l*****g 发帖数: 2311 | 16
所以嘛,你根本就没懂啥。 :)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主要是想问问,那些法义之争来自哪里? : 为什么为了这些争论了几百年? : 还有,就是我想理解"不思善不思恶"的说法的真实来源. : 大乘一直在说,若非修道人,不闻世间过. : 这个有道理吗?这么自私的人,善恶不辨,修什么道? : 我为何就想不通呢?
| S**U 发帖数: 7025 | 17 具体的修行方法,涵盖于<清净道论>依<七车经>说的七清净中,从如实分别名色-
苦谛-的「见清净」,到见涅盘的智见清净。
四念处内观包括其中一些重要的修行方法。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理论 :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 :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 S**U 发帖数: 7025 | 18 这是你把南传的说法,用如来藏来理解。
南传只是不爱辩论,并不表示就接受如来藏。
南传否认大乘经是佛说。完全基于大乘经的如来藏说,南传的法师有谁在教?这是所依
经的不同。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如来藏说的要义之一。南传菩萨道主张成佛是少数人的事,不
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坛经」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照一下南传的阿毗达摩吧,那是讲名色的缘起,
不是自性生万法。
这是主张的不同。
阿含经说的很明白,唯有(请注意经文用语的排他性)八正道才能有初果,乃至阿罗汉
。修行不是要见到什么 the one who knows,明心见性。证果是因八正道生起,断烦恼
,而体验名色灭的涅盘。所以<转法轮经>中,挢陈如尊者证果后,说∶所有集法,皆
是灭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379.htm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争论‘如来藏’, ‘啊也是’ 是打风车 : 有人拿南传不承认如来藏来自己设立靶子, 自己射击, 我个人认为是由于对南传的不 : 了解。 : 南传从来没有否认过。 : 南传有自己的方式, 南传倾向于用动词描述。 认为跟类似于‘process', 不太类似于 : ’object'. : 比如有的老师的翻译用‘knowing', 有的翻译用‘knower'. : 理解了, 就恍然大悟,都是一会事。表达方式不同。 : 明心见性就是'见'了knowing.
| l****u 发帖数: 2166 | 19 你是大乘的根器。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你把南传的说法,用如来藏来理解。 : 南传只是不爱辩论,并不表示就接受如来藏。 : 南传否认大乘经是佛说。完全基于大乘经的如来藏说,南传的法师有谁在教?这是所依 : 经的不同。 :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如来藏说的要义之一。南传菩萨道主张成佛是少数人的事,不 : 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 「坛经」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照一下南传的阿毗达摩吧,那是讲名色的缘起, : 不是自性生万法。 : 这是主张的不同。 : 阿含经说的很明白,唯有(请注意经文用语的排他性)八正道才能有初果,乃至阿罗汉
| J******s 发帖数: 7538 | 20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
This is not accurate. 集 is not 12因缘,轮回.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
证灭 is not the phenomenon of 涅磐.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另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不明本心",不明白本来面目,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可以是"明心见性".
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真实来源的差别就是大小乘争议的原因
--------This is not accurate.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我现在明白佛陀讲的意思了, : 四圣谛就是核心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 苦是我们看到的人生的现象,集是苦的原因,就是12因缘,轮回. : 证灭是指涅磐的现象,修道是指向涅磐的道路. : 基本上,就是这样了.这些肯定是佛陀说过的,也惟有涅磐是解脱生死 : 轮回的办法. : 12因缘就是轮回的链条,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 破除这个无明,就能不再轮回了. : 那么什么是破除"无明",一种说法是,无明就是"贪,嗔,痴",是苦的根源. : 因此,指向涅磐的道路是熄灭"贪,嗔,痴".
| | | J******s 发帖数: 7538 | 21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北传:杂阿含298经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染污、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
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
So in 北传 Buddhism, 无明 is not only 如实知见四圣谛. Right?
增壹阿含31品9经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
欲盖、瞠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是谓
名为无明流。
天子当知∶如来说此四流,若有人没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 北传:杂阿含298经 :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 J******s 发帖数: 7538 | 22 无明,究竟是指的什么?
指的是不明白轮回的根源,不明白佛说的指向涅磐道路和境界.
"无明缘行,行缘识....." | J******s 发帖数: 7538 | 23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
Could you 突破 this chain from point 11 and 12?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解释,其实讲出道理的只有十二因缘, :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6、触<-- :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12、老死 : 这个链条的突破,可以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 : 我还是相信"如来佛"的,佛说的佛法,就是对治不同根性的病人 : 的药,所以,佛是觉者,是大医王.这就是法无定法的含义.
| J******s 发帖数: 7538 | 24 It was 了悟十二缘起法, which means understanding what 苦谛 and 集諦 are,
mastering how to perform 道諦, and finally reaching 滅諦.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了理论 : 怎么突破? 有具体的修行方法吗? : : 通常一般人会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是因为了悟十二缘起法而成佛, : 但较熟悉原始佛法的学者可能不那么认为。还有争议。
| J******s 发帖数: 7538 | 25 agree!
【在 S**U 的大作中提到】 : 这是你把南传的说法,用如来藏来理解。 : 南传只是不爱辩论,并不表示就接受如来藏。 : 南传否认大乘经是佛说。完全基于大乘经的如来藏说,南传的法师有谁在教?这是所依 : 经的不同。 :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是如来藏说的要义之一。南传菩萨道主张成佛是少数人的事,不 : 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 「坛经」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对照一下南传的阿毗达摩吧,那是讲名色的缘起, : 不是自性生万法。 : 这是主张的不同。 : 阿含经说的很明白,唯有(请注意经文用语的排他性)八正道才能有初果,乃至阿罗汉
| E*****l 发帖数: 2662 | 26 能练到这般的,就可以做稀泥菩萨了,可以跟
观音他们几爷子平起平坐尿。
。」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慧能呈偈,获得了弘忍的印可,得到衣钵後,即遵师命前往南方传道。果不出弘忍料, : 当徒弟们听说这个末受过教育的捣米者竟了解弘忍大师的禅的真谛时,都大为吃惊,并 : 且心怀不平,前往拦截,想夺取弘忍禅师传给慧能的袈裟和钵。由於路途遥远,大部分 : 人都折回去了,到最後只剩下一个叫惠明的,紧紧地追了上来。慧能见状即交还衣钵, : 任他去拿,他却又不肯拿,说∶「我这麽远追来,只求你传授禅法,并不想夺取衣钵。」 : 慧能说∶「你既为法而来,应当屏息诸缘,不要滋生任何念头,才好跟你说。」 : 过了好一阵子,慧能见他把心调和好了,忽然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时, :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善恶代表相对的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东西∶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
| S**U 发帖数: 7025 | 27 北传杂阿含298经 is in the style of abhidharma, which discuss the topic in
various ways. All these are still included in 4 noble truths, though the
detailed exposition can be helpful.
【在 J******s 的大作中提到】 : 善哉!你说到要点了。 : 南北传阿含经都一致说∶无明,是没有如实知见四圣谛。修习八正道,能现观四圣谛, : 也就无明灭,...乃至苦灭。四圣谛与缘起,在说明上与修行上,紧密结合在一起。 :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 而,比丘们!什么是无明?不知苦、不知苦集、不知苦灭、不知导向苦灭道迹,比 : 丘们!这被称为无明。 : 北传:杂阿含298经 : 彼云何无明?若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 : 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 : 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
| d******e 发帖数: 4192 | 28 这个我同意,
我其实在这点上和版主的观点不一样.
我是说观点不一样,但是结论却未必不一样.
我承认有阿来耶识,有如来藏,但是不等于我承认大乘.
版主怀疑大乘非佛说,是因为从法义上不能调和原始佛法
的一些认识,这个我认为是理解问题.
我认为,这个理解变化一下,就完全可以调和.
我不认为,阿来耶识是世界的最终本源,
"空","无"的境界是佛,道的境界,这只是诸多境界之一.
这个宇宙是非常复杂的,最终的道理必有"善恶是非",
这是超越了,阿来耶识的.
------虽然,我现在还阐述不清楚,等等吧.
【在 l****u 的大作中提到】 : 要明心见性, 不思善恶不可避免的。 : 过不了这个坎, 就无法突破。 : 我入乡随俗用大乘的语言说: : 行善避恶是意根的作为 : 不思善恶是阿耶识。
| w*******w 发帖数: 2051 | | l**a 发帖数: 5175 | 30 《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
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不思善恶的意思是去除相对性而已.
。」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慧能呈偈,获得了弘忍的印可,得到衣钵後,即遵师命前往南方传道。果不出弘忍料, : 当徒弟们听说这个末受过教育的捣米者竟了解弘忍大师的禅的真谛时,都大为吃惊,并 : 且心怀不平,前往拦截,想夺取弘忍禅师传给慧能的袈裟和钵。由於路途遥远,大部分 : 人都折回去了,到最後只剩下一个叫惠明的,紧紧地追了上来。慧能见状即交还衣钵, : 任他去拿,他却又不肯拿,说∶「我这麽远追来,只求你传授禅法,并不想夺取衣钵。」 : 慧能说∶「你既为法而来,应当屏息诸缘,不要滋生任何念头,才好跟你说。」 : 过了好一阵子,慧能见他把心调和好了,忽然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时, :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善恶代表相对的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东西∶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
| | | q****n 发帖数: 4574 | 31 就是说,在你体悟人生真相、本来面目时,要放下已有的东西,如善恶等等知见,要去
如实观察,就可以发觉。
他就是告诉一个发觉本来面目的方法和途径,或者是一个重要的注意点、关键点。
【在 d******e 的大作中提到】 : 慧能呈偈,获得了弘忍的印可,得到衣钵後,即遵师命前往南方传道。果不出弘忍料, : 当徒弟们听说这个末受过教育的捣米者竟了解弘忍大师的禅的真谛时,都大为吃惊,并 : 且心怀不平,前往拦截,想夺取弘忍禅师传给慧能的袈裟和钵。由於路途遥远,大部分 : 人都折回去了,到最後只剩下一个叫惠明的,紧紧地追了上来。慧能见状即交还衣钵, : 任他去拿,他却又不肯拿,说∶「我这麽远追来,只求你传授禅法,并不想夺取衣钵。」 : 慧能说∶「你既为法而来,应当屏息诸缘,不要滋生任何念头,才好跟你说。」 : 过了好一阵子,慧能见他把心调和好了,忽然问惠明∶「不思善,不思恶,正当这时, :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 惠明言下大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善恶代表相对的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东西∶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