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索达吉堪布: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相关主题
请教关于<<勤行要典>>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转载)
索达吉堪布:北大演讲(宗教文化研究院)信仰与人生爱心无限——杨澜访证严法师
怎样面对痛苦——索达吉堪布香港理工大学演讲震惊!原来!这样念佛、打坐才能往生!
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关于佛在世时,是否还有5蕴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隐秘自己之功德,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怎样面对痛苦——索达吉堪布香港理工大学演讲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浅谈佛教无常观——索达吉堪布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
对于藏传佛教的一些误解佛教和印度教的斗争--百度知道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老师话题: 教育话题: 学生话题: 心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z**n
发帖数: 22303
1
索达吉堪布: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华中师范大学演讲)
2011年6月11日
尊敬的诸位教授、老师,还有同学们:
晚上好!很高兴跟各位一起交流。我今天所交流的内容,是“新时代需要心灵的教育”
。关于这方面,我所讲的,主要涉及佛教的一些调心方法,同时也想将自己对社会、对
人生的少许感悟,在此与大家作个分享。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奥的知识,只不过特别愿意跟你们交流。当今时
代,很多人在学校里虽然学了各种知识,但有些到了社会却用不上,为什么呢?就是因
为我们对人生没有正确的认知。活在这个世间上,人生态度非常重要,所以,你们作为
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学些这方面的知识,它对一个人来讲,价值远远超过金钱财富。
而作为老师,对学生也不能只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样面对生活、面对
人生、面对社会?怎么样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这些问题非常重要。
一、正确认识佛教的作用
在座的知识分子,有些可能信仰佛教,有些也不一定信。当然,信不信仰完全是你的自
由,我一直都这样提倡。但作为有智慧的人,对佛教最好还是有点研究。
佛学是非常深奥、非常广大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每个人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若真
的了解了,对自己的工作和前途,我相信百分之百有利,绝对不会因为学了佛以后,产
生很大的危害。
我本人从小就信仰佛教,将自己的青春也都用于修学佛法方面了,在这个过程中,越深
入研究佛教,越觉得它确实非常好。这种好,并非因为自己是佛教徒、出家人,就以贪
执自方的心自卖自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价学佛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利
益。
其实,佛教并不像个别人想得那样神秘,一接触它,要么就到深山老林里出家,要么看
破一切舍弃红尘,绝对不是这样的。佛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根基,要求也是各不相同,
就像世间的教育,从小学到博士后之间有不同层次,不可能对人人都一概而论。但不管
你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佛教的智慧都必不可少,倘若你能掌握它,生活中肯定获益良多。
如今,不少人在面对痛苦时,内心特别脆弱,就算你再有钱、再有地位、再有才华,可
在种种痛苦面前也不堪一击。不仅仅是他们,纵然是历史上的文学巨匠、历史学家,一
旦面临生老病死之苦,也仍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甚至选择自杀来逃避。在这种情况
下,学习佛法其实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我这样说,并不是劝你们都学佛,好让佛教的队伍庞大起来,我个人可得到什么利益。
而是确实认为,如果你能懂一些佛教道理,便会明白很多事物的真相,这样一来,即使
遇到挫折,也不会那么忧愁、伤心、焦虑了。
就拿佛教中的“无常”来说,现在许多人根本不考虑死亡,不考虑地位、财富、身体都
会无常,一直想得特别圆满美好,却不知它是有变化的。而佛教中,用“高际必堕”、
“刹那无常”等特别简单的词语,就将人生剖析得极为透彻。然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人,为了自己所谓的前程,耗尽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倘若出现一点点违缘,产生的痛苦
就无法想象。
因此,作为高等学校的老师,在引导学生求知的同时,不能忽略心灵的教育。华师大这
边有“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我听说之后很高兴,觉得老师对学生们是负责任的。如
今的教育不能没有这一块,否则,读大学若只为了以后多赚钱,那么没有福报的人,努
力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如愿;有些人即使如愿以偿,人生也不一定真正快乐。所以,我
们的教育不能天天围着金钱转,否则,是非常不明智的。
二、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记得2006年央视的《对话》节目中,邀请了中美两国的顶尖高中生,作过一次价值取向
的考察。当时,主持人给出智慧、权力、真理、金钱、美这五个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
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说:“如果拥有智慧、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
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一个人选择美以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
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我对这个结果,印象还是很深的。当然,我也不是说美国所有的都好,中国所有的都不
好,凡事应当一分为二来看待。但如今中国学生道德退失的现象,说实话,的确非常严
重。假如大量人才的生活取向和价值观,都建立在金钱和物质上,建立在外在的发展上
,从来也不注重内心的道德,那他们的未来令人堪忧。
我刚才进来时,看见校园里有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心里自然
而然产生一种敬佩。不过,它也许只是放在那里而已,学校对道德有没有真正重视呢?
我也不清楚,毕竟我第一次跟大家接触。假如你们对道德真的非常重视,那么将来培养
的学生,绝对会对社会有利,对他们自己也有利。
现在的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盲目地追求金钱,致使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始终觉得生活
压力非常大,而且没有安全感,活在世上似乎没有意义,甚至有人选择了一些不明智的
行为。不仅大学生如此,包括一些小学生,也都觉得压力大。前几天,我跟浙江大学的
一位老师交谈时,她说自己的孩子因为老师逼,家长也逼,各种压力都堆在他的身上,
他实在受不了,就在作业本上写下“地狱”两个字,以示抗议。
其实,如今的物质条件跟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大大改善,饮食住处对一般人而言也不成
问题,但为什么这么多人没有感到满足,仍然觉得压力大呢?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很迷
惑,一味地跟着潮流跑,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学校里,从小就只重视分数,没
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至于很容易就被浮躁的现实同化了。
这一点是相当遗憾的。本来在汉地,虽不像我们藏地一样全民信佛,藏传佛教一千多年
来已融入藏民族的方方面面,与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水乳交融,但汉地的儒教思想,
对人们内心、行为的约束,还是相当不错的。然而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历史原因,现在
已经变成这样了。
三、老师身上肩负的责任
在汉地古代,老师的神圣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要传道德、授知识、解除学
生的疑惑。但如今很多老师的任务,只是“授业”,从小学到大学,就是给学生讲课本
知识,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呢?对此老师并没有提,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去剖析
。若是这样,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就会没有任何经验,毕竟社会跟学校完全不同,学校
里十分单纯、舒适,而社会上尔虞我诈的现象相当多。所以,有些学生遇到点滴的磨难
,就觉得苦不堪言,最后变得极其脆弱、冷漠,这对自他都不利。
我认识一个北京中医大学的人,她离开校园很多年了,但仍特别感激自己的大学老师。
她以前在读大学时,有个老师是教高等数学的,但在九十分钟的一节课中,他经常用六
七十分钟,为学生讲述自己对人生的解析,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看待,让大家明白怎么样
面对社会,怎么样面对生活。虽然他讲的内容大多与教学无关,有些同学也不太理解,
但他们到了社会上以后,才发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从他身上所学到的,自
己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学生一旦进入了社会,很多老师的印象就会日趋淡漠,但个别老师确实永远也忘不了。
当然,忘不了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印象好的,一种是印象不好的,比如老师天天打人
、骂人,一直喝酒抽烟。前不久,我去了一所偏僻的学校,在教室门口,结果看到老师
在喝啤酒,里面的学生打架哭闹,对此他根本不理不睬,在那儿迷迷糊糊的……
我读小学时,也遇到过一位这样的老师,至今他的形象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特别喜
欢喝酒,每次只要喝了酒,一进教室就拿大棍棒打全班的人。所以,我们整天心惊胆战
、如临大敌,一听说老师喝酒了,一个个都特别害怕,因为等一会儿不需要犯什么错,
他也会打我们的。如今二三十年过去了,我有时候见到他、想起他,心里还是有种不同
的滋味。这种老师,在很多学生的一生中,留下了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痕。
而有些老师,却让学生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万分感激。因为通过他的苦口婆心、
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们的人生态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样的老师,在佛教中
,就称为“善知识”。
藏地非常伟大的学者岗波巴大师,曾告诉我们,好老师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
少贪欲,不会整天为了名利地位,不替学生着想,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第二、具有智慧
,老师若没有深邃、敏锐的智慧,根本不可能教导学生;第三、有关爱心,老师时时处
处要关心学生,毕竟自己是过来人,熟知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故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
告诉他们以后该如何工作、如何生活?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什么
?……在灌输智慧的同时,理应给学生教些特别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明白方方面面的道
理。
四、怎么样展开心灵教育
在座的师生,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学校里安排的各种教育,固然相当重要,但更关键
的是应该让学生接受心灵教育。若能如此,他以后面对社会问题、感情问题等时,即使
遇到一些挫折坎坷,也有坚强面对的能力。用佛教的话来说,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方向
,就算外境的诱惑特别严重,他也会以正知正念摄持,始终观察自己的身心,有一种智
慧来守护。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曾说:“诸有具智人,心不随境转。”具有智慧的人,心不会
随外境而转。但若是愚者的话,就会“于苦妄为乐”,把痛苦误执为快乐。所以,为了
帮助学生明辨今后的人生方向,让他们知道到底什么是该追求的、什么是不能追求的,
作为老师,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正确的方向引导他们。
当然,在引导的所有方法中,我个人而言,觉得最好的莫过于大乘佛教。为什么呢?因
为大乘佛教提倡无有任何条件地帮助一切众生,这种精神在古往今来都相当难得。如果
有了大乘佛教的理念,不管你是什么人,都会对你有利,因为不想自己、只想别人的大
乘精髓,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
现在,个别人不了解佛教的涵义,觉得在寺院拜佛烧香,或者念念经就是佛教了。其实
,这只是佛教的个别行为,真正的佛教并非如此简单。古印度有位特别了不起的智者,
叫世亲论师,他在《俱舍论》中说[1],佛教是教法与证法。教法,是指三藏十二部中
的佛教理论,如汉地和藏地的《大藏经》和论著等;证法,指修行人所具有的出离心、
菩提心、信心、悲心、智慧等境界。这两方面的内容,才是真正的佛教。而如今有些人
,光是穿着出家衣服,这是不是就代表佛教呢?不一定。
真正的佛教,是一种善的教育,是一种心灵美的教育,这种教育在任何一所高等大学,
都非常需要。有了这样的教育,心地善的话,一切才会光明。我曾听一位北大教授说:
“只要是善的方面,我们都愿意参与。”我觉得这句话挺好,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
尽心尽力地行持善事、杜绝恶行。不过,现在的大多数人,造恶业比较擅长,干坏事很
有兴趣,而且因缘具足、毫不费力,但行善的话,力量却相当薄弱。可是作为有智慧的
人,即便环境如此,我们人生的定位也应该是做善人。
如今这个社会,有不计其数的诱惑和欺骗,无有价值的东西也多之又多,但我们千万不
能随波逐流,而应当尽量做些慈善,帮助可怜的众生。我在一些慈善论坛上也讲过:现
在很多人都认为,做慈善是有钱人的专利,普通老百姓与此无缘。但实际上,慈善不是
金钱,而是人心。如果人人都心存善念、日行一善,哪怕每天产生一个善念,想自己做
好事帮助别人,或者见别人做好事而由衷随喜,这也非常有意义。
我们佛教一直强调,人的心、身体、语言要趋于善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这就
是佛教的究竟意趣。那么,是不是所有佛教徒都会做善事呢?也不一定。真正的佛教徒
,绝不会干坏事,但若是徒有佛教形象的人,行为就很可能不如法。当然,这种人无论
出家、在家,都不能代表佛教。
佛教是纯正的、清净的,但佛教徒的层次却有高有低,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现在许多人
,见到某某佛教徒行为很差,就一概而论说佛教如何如何不好,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就
像在一所大学里,大多数学生都不错,但有一两个药家鑫的话,不能以此就否定所有大
学生。要知道,药家鑫并不代表所有大学生,而只代表自己,由于他的道德问题,加上
佛教所说的前世业力冤冤相报,各种因缘一旦聚合,才会发生那种行为,玷污了大学生
的形象。
佛教徒也是同样,极个别人的行为不好,并不能怪到佛教头上。佛教到底怎么样?鲁迅
、爱因斯坦、荣格、梁启超等历史伟人,都有过正面的评价。然而遗憾的是,这些伟人
没有通达中观、密法等更深层的境界,我看过他们的很多文章,发现他们对佛教只是略
知一二,像四法印等甚深道理,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其实,若是能够了解这些,他们定
会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些可带他们彻底领悟人生的真相。
这几年来,我通过各种方式推广学佛,很多知识分子、科学工作者,学了《入菩萨行论
》、《中观根本慧论》等论典后,确实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有些人觉得自己过去非常
傲慢,做了不少错事,人生态度也极不明智,后来通过大乘佛教的引导,才慢慢找到了
人生的方向。
当然,我给大家讲这些,并不是要求你们都学佛,都当居士,甚至都出家,而是希望你
们对佛教要有个正确认识。佛教中一直强调,行善是智者之选、造恶是愚者之行,所以
,多存善心、多做善事是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彼此关联的社会中,
帮助他人也就是成全自己,了达这一点对你们的将来,真的非常有用!
五、大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
1.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标准
2007年6月7日,毕业于哈佛的比尔·盖茨,曾应邀前往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他去了
之后,很坚定地告诉学生们:“我以前在哈佛读书时,学了很多经济学、政治学的新思
想,也了解很多科学上的新进展。但后来才发现,人类最大的进步并不来自于这些。如
今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有许多病人、读不起书的儿童、特别困难的穷人……为了解决人
类的这种不平等,我们一定要关心弱势群体,真正为他们做些实事。希望你们30年后再
回到哈佛,想想自己所做的一切。我希望,在那个时候,你们用来评价自己的标准,不
仅仅是专业成就,而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深刻的不平等,所作出的努力。”
当然,这种不平等,有些是你自认为的,有些是前世业力造成的,但不管是哪一种,大
家在步入社会后都可能遇到,所以提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在这方面,很多老师有非常
丰富的社会经验,知道人生是怎么熬过来的,本来自己的能力、智慧很不错,但因为种
种原因,待遇一直不公平,以至于无法施展任何抱负……用自己的这些经验来教导学生
,他们应该非常受用。否则,有些学生十分幼稚,想得特别美,觉得到了社会上可以大
展身手,可真正处于那种环境中时,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高分低能。
现在高校招收学生的标准,唯一只看分数,但分数根本看不出一个人的能力。很多分数
高的人,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但他道德水准特别低的话,将来也不会有太大作为。
2009年,长沙市一中的学生马天之,被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等美国9所名校同时录取。原
因是什么呢?他16岁时,只身赴汶川救灾,是最年轻的湖南志愿者。美国各大名校正是
看上了这一点,觉得他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很强,所以都纷纷录取他。
但我们现在,却与之相反。今年某城市有招收老师的考试,有个人曾到很多偏僻地方,
当了5年的志愿者,而且专业水平相当高。原本十几所学校都想要她,但就是因为她去
过偏远地方当志愿者,大家都担心她心理有点问题,最后谁都不敢要。
现在不管是招老师、还是招学生,基本上都只盯着分数看,除此之外,对个人素质、道
德修养并不关心。过去孔子强调的孝顺、仁义,如今提都不提,这实在是当前教育最大
的缺憾。假如不提倡道德的话,一个人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现在好多人考上研究
生、博士生,就好像已经成佛了一样。其实,倘若自己人格不好,对父母不孝顺、对社
会不关心、对众生没有悲悯心,那到了最后,也会变成“废品”的。
也许这些语言,个别人不一定爱听,但我确实是把所看到的现象,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假如你觉得不对,可以在提问时,直截了当地反驳,我一般不会生气的。我们藏传佛
教有个特点,那就是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可以说,但说了以后,对方进
行驳斥时,自己要有一种承受能力。虽然我辩论不是很好,但还是想把现存的某些问题
说出来,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就知道今后要关心什么了。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定义“教育”——“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
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爱的教育。如果
没有这个,教育就丧失了它的灵魂。即使外面的高楼大厦修得一年比一年高,也不会让
人们感到满足,反而内在的欲望、攀比、嫉妒、痛苦会越来越大,道德水准越来越下滑
,最终离快乐越来越远。
要知道,快乐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像我们藏地,因为保留着非常清净的佛教文化,
人们的生活虽然不是那么富足,没有特别高级的轿车或房屋,但大家却有一颗知足少欲
的心,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快乐。所以,内心的充实,有时候比拥有什么都重要。
2.人类在21世纪的新方向
汤因比跟池田大作之间,曾就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的问题,有过一场著名的对话,后被
人编录为《展望21世纪》,并译成中文、日文等多国文字。书中记录,汤因比博士认为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
统治全世界,依靠的不是军事扩张,而是以大乘佛教和儒教思想,引导人类实现精神方
面的大同。每个人若能有一分爱的选择,加在一起将会是整个世界的选择。为了实现这
个目标,汤因比博士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具有远见地指出:中国必须保持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全盘西化,则势必给世界带来灾难!
不过,令人痛惜的是,汤因比根本没料到,在他去世后没几年,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
展,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些历史学家也说:汤因比博士若还在世,看到如今的现
状,可能特别伤心。为什么呢?本来他对中国抱有很大希望,希望儒教思想跟大乘佛教
在21世纪,可以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并视其为拯救人类的唯一妙药。然而如今的中国,
已经背弃了他所寄予厚望的历史使命。人类如果没有精神的归宿,只是拼命地追求外在
物质,到了最后,很有可能自取灭亡。
当然,也并不是说只要是古代的,就全部非常好,毕竟有些传统也不一定适合当代。但
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古代的全部不好。藏地著名历史学家、旅游家根登群佩曾言:“认
为过去的传统都是魔鬼造的,应当舍弃,而新来的应统统接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所以,古代心灵方面的教育,比如感恩、惜福、节约、孝顺等理念,我们还是要重视起
来,并继承下去。
在心灵教育方面,除了儒教文化、西方心灵哲学、其他宗教以外,我个人经过多年的学
习体会,觉得更好的应该是佛教。听说在座很多大学生,在一些老师的带领下,举办过
七天的禅修夏令营,这非常好。如今人们在追求名闻利养之余,更需要一份心灵的宁静
,哪怕只有短短七天,也是一种享受。当然,这种享受的背后,还有更深的一些境界。
要知道,人之初,本性都是善的,但因为后天恶知识、恶劣环境的影响,染污了我们的
本来面目,才出现了种种颠倒迷惑。所以,大家有时候应该到清净的寺院去调整心态,
通过禅修的方式,来认识心的本性;或者通过学习佛教的因明和中观,用自己的智慧去
分析万法是不是空性?
佛教中提到的空性,并不是说空就空了,它有一套严密完整的逻辑推理。你们作为大学
生,有些人自认为很聪明,那你不妨用最尖锐的智慧,观察万事万物到底是不是空?这
样一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物理学家的观点,与佛教非常相合。尤其是量子力学,会让你
觉得最终全世界都空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国外也有位教量子力学的老师说:“任何
一个人,学完量子力学若不感到困惑、震撼,那说明他没有学懂量子力学。”
其实,不管是人类学、社会学,还是自然科学,从方方面面来看,在佛教浩瀚如海的经
论中都能找到答案。只不过现代人被各种妙欲迷醉了,认为眼前有了钱财、地位、工作
,就以此而满足了,根本没兴趣知道万法是不是空性?人到底有没有前世后世?也正是
因为不懂这些道理,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造业,从来也不担心因果。
不过,不相信有前世后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源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误导。实际
上,“进化论”完全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凿可靠的依据。但很多人听它这样一说,就
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前生来世,死后一了百了,于是就在几十年的短暂人生中,不择
手段地追求享乐,对今生的行为无所顾忌,以此毁坏了生生世世的善根。
当然,我也不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承认前世后世,但如果你想驳斥它,就要有非常可靠的
依据,不能只是口头上不承认。昔日,非常伟大的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用了大量
丰富的理论,建立前世后世存在的合理性。这些深奥的知识,假如你没有花一定的时间
研究,仅仅听了只言片语就想否定它,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
所以,我平时喜欢跟知识分子交流,希望更多的人懂得人生真理。其实,这些关键问题
,你也不得不掌握。比如说,你只承认今天,不承认明天,只顾现在的挥霍,不管晚年
的窘迫,那就太目光短浅了。同样,你也不能只承认今生,却不承认来世存在,假如你
不行善法、天天作恶,将来长劫感受恶趣之苦时,必定会后悔莫及。
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善加思维,要为了来世多积累资粮。只有这样,你的善业慢慢成
熟后,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一个人要想幸福,只谈今生而不管来世,是不明智的;
人类要想发展,只看外在的物质,不管内心的道德,也不会有进步可言。
因此,发展的话,要内、外一起发展;幸福的话,要考虑今生、来世的幸福;教育的话
,要兼顾德、才二者。当然,这方面有很多内容可谈,我今天只是抛砖引玉,象征性地
简单提一下。大家若想深入了解,可以学习佛教的诸多经论,从中你定会发现具有价值
的“珍宝”。
其实,我以前也读过师范,对当老师很有兴趣。在座的很多人,有些现在是老师,有些
将来是老师。作为一名老师,务必要注重心灵教育,自己也要言传身教,以美德去感化
他人。希望我们这一颗善心、这一刻的心灵交流,能为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增添一分色
彩!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佛教和印度教的斗争--百度知道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索达吉堪布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宗萨钦哲仁波切北京大学演讲《四法印》怎样面对痛苦——索达吉堪布香港理工大学演讲
Re: 佛教的一些书籍 (转载)浅谈佛教无常观——索达吉堪布香港三德弘法中心演讲
藏传佛教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ZZ对于藏传佛教的一些误解
请教关于<<勤行要典>>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转载)
索达吉堪布:北大演讲(宗教文化研究院)信仰与人生爱心无限——杨澜访证严法师
怎样面对痛苦——索达吉堪布香港理工大学演讲震惊!原来!这样念佛、打坐才能往生!
大乘佛教的现代意义——索达吉堪布浙江大学演讲关于佛在世时,是否还有5蕴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佛教话题: 老师话题: 教育话题: 学生话题: 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