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相关主题
余依涅磐和无余依涅磐和沙门四果Freeman版本的留惑润生和经论当中的对比
化城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终究有一天阿罗汉会从无余涅槃中再度现起三乘菩提之共道—解脱道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阿罗汉取无余涅槃是执着吗?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阿罗汉证得涅磐,入住涅磐又回到人间,是啥入住涅磐,啥又回来?
阿罗汉,杀贼,无生关于自由
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罗汉话题: 涅槃话题: 断除话题: 四果话题: 欲界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缚结,成了须陀洹。二果就是薄贪嗔痴,就是二果。接下来三果,就是断了五下分结,
成了阿那含。接下来四果,就是断了五上分结成为阿罗汉。
首先我们就要略谈初果,初果所断的是什么?初果所断就是我见(身见)、疑见、
戒禁取见。其中我见也叫作身见,也就是说这个断我见,它是观察五阴十八界里面的识
阴不是真实我,既然不是真实我,他就把它断除。然后他也观察欲界这个色身,也是虚
妄的,也不是真实我;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把(欲界)我见身见断了。所以如果有人主
张:“我在就自在。”你就知道他是没有断我见。或者有人主张:“要把握自己,要掌
握自己。”你就知道他的我见没有断;如果他称为他已经证菩提,那就是大妄语。既然
把我见身见都断除了,他对这个就不怀疑,疑见就断了(于诸方大师不疑,是名断疑见
)。因为他接受了,如果不接受,疑还是存在,所以就没有断疑。就是因为他已接受了
,就把疑见断了;因为断了,然后他去观察诸方大师:这位大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这
位大师有没有断身见?他一一如实的了知以后,从此不再怀疑;也就是说他很清楚这大
师到底有没有断我见,那位大师有没有断我见,他已经如实了知了,不会怀疑了,也就
是把疑见也断了。接下来他就要把戒禁取见也要断,因为要证初果,与证初果无关的不
如理作意所施设的戒,与证声闻初果无关,所以就把它断了;结果三缚结就断了,这样
子他就可以成为初果须陀洹。他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总共有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
解脱了。
接下来要观察:既然成为初果,那就要往二果迈进,往二果迈进的时候,到底要断
哪些烦恼?原来是要薄贪嗔痴。薄哪些贪嗔痴?也就是讲的性障这五种盖。哪五种盖呢
?就是贪、嗔、睡眠、掉悔、疑。
首先我们就要讲贪,贪一般就是五欲的贪,既然初果已知道五欲是虚妄的,所以他
渐渐就把它淡薄了。如果有人他可以从A地坐飞机到B地,去为了品尝一件食物或事情,
你就知道他的欲贪没有断。可是欲贪里面,最重贪就是男女贪,如果能够把男女贪断除
了,他就可以发起初禅了。如果没有把男女贪断了,他还是无法发起初禅;了知这个道
理,就要把男女贪断除。所以如果有人主张,在(藏传佛教)两性交合当中,他可以证
声闻菩提,乃至证佛菩提;或者是(藏传佛教)说他能够(在两性交合中)发起甚深的
禅定,或者是大神通;你就知道那是误导众生,那都是大妄语!接下来睡眠,由于贪嗔
已经淡薄了,烦恼减少当然睡眠就减少了。接下来就是掉以及悔,所谓的掉悔就是掉举
与懊悔;掉举就是于境不寂静,于哪些境不寂静?就是说他喜欢到处去游手好闲啦!三
姑六婆啦!到处去喝酒聊天等等,把心情放荡;因为这样放荡与解脱的寂静境界是无关
的,所以他得要把它断除了。接下来悔就是懊悔,他对于所做的恶事而产生了后悔,由
于不断的懊悔,于境不寂静;他了知了这个道理,也要把这个懊悔断除;如果不断除的
话,那就悔箭入心牢不可拔,与解脱道是相违背的。接下来讲的就是疑:他到底有没有
断我见?有没有薄贪嗔痴?这个大师到底有没有薄贪嗔痴?他都很清楚!自己有没有薄
贪嗔痴,他也很清楚的界定;诸方大师有没有薄贪嗔痴?他也很清楚没有怀疑。因为没
有怀疑,就把疑见断除了。由于断除了这个五盖,也就是(还没有发起初禅以前)他就
可以成为二果人;二果人舍寿之后,他可以欲界人天一往返之后,就可以究竟解脱了。
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声闻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
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三缚结断了(三
缚结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就可以欲界人天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接下
来他就再观察,二果人要薄贪嗔痴,能够把贪嗔痴淡薄了,他就可以成为二果人,这样
子他就可以欲界人天一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了。
接下来就要观察,已经成为二果了,那怎么向三果迈进?思惟惟的结果就是要断五
下分结,也就是断贪、嗔、我见(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以贪来讲,讲的是五欲的
最重贪,也就是男女贪,只要你把男女贪断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如果你没法把它断
除,没办法发起初禅;所以因为知道这个结果,就把男女贪断了,发起初禅!
那发起初禅时有二类:一个是刹那间遍身发,一个是运运而动。首先我们来讲刹那
遍身发,也就是说他在二果薄贪嗔痴的时候,性障(五盖)把它消除得非常彻底,所以
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之下,在行住坐卧当中,色界天身就在欲界身里面出现了。这时候他
要观察:色界的天身是怎么样?他发现色界天身就犹如一层薄膜,里面是如云如雾,没
有粗重的五脏六腑啊!而且他也观察里面少了鼻识与舌识,所以因为没有(鼻、舌的)
根、尘、识的关系,所以就少了六界,也就是十八界少了六界,成为十二界。然后他观
察(身体)薄膜的每一个毛孔,都内外相通;由于内外相通的结果,就产生了乐触,这
也就是色界的天身,出现在欲界身里面,产生的摩擦的乐触。
然后他也继续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发现到原来是要把男女贪断除尽了,就可以发
起初禅。接下来他就要了解:什么是运运而动?运运而动就是慢慢的蠕动!这里面又有
两类:一个是从会阴发起,一个是从头部发起。如果是从会阴发起,十之八九可以渐渐
遍全身。如果无法遍全身,就代表他的性障除得不彻底,要好好去把它消除,否则初禅
会退失。接下来从头部发起呢,十之八九无法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除得非常的不彻
底,要好好去消除,否则是无法遍全身的。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你只要把欲界的男
女贪断除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了。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阿含解脱道里面,有
证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
所以从这边也可以了解,如果有人主张:“两性交合的这个当中,可以证声闻菩提
,可以证缘觉菩提乃至证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语,而且是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的
(因为乐空双运是无法断除三缚结的,而且是增长我见、增长欲界爱的)。既然你已经
发起初禅,因为发起初禅,与欲界的第六天很接近,天魔就可以来干扰你!那天魔为什
么要来干扰你?就是要让你退回欲界,为他所掌控。你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你不管他
,他就无能为力了,也就不会再来干扰你了(若是在乐空双运的境界中,天魔是绝对不
会来干扰的,因为这是欲界境界,而且是在天魔所掌控的欲界境界中)。
(讲完三果所断三缚结与断贪)接下来讲嗔。嗔有欲界嗔、色界嗔,欲界嗔里面有
口行、意行以及身行的嗔;你了知了这个道理,就要把它断除。那色界嗔呢,因为色界
里面没有身行口行的嗔,可是还有意行的嗔,你还是要把它断除。
接下来就谈三缚结,这里面的三缚结,跟三果的三缚结,跟初果的三缚结,里面讲
的内容有一点不一样。初果所讲的三缚结,是在断欲界里面的部分,那三果呢,是断色
界的部分。那我们就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来谈好了,我见对于色界的意识觉知心当作
是真实我,了知是虚妄,把它断除了,也了知了色界里面的天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以
及有微细的乐触,那也是虚妄的,那把它断除了,所以(色界)身见也断了。那既然身
见也断了,他就因为能够接受这个事实,所以疑见就断了;如果他不能接受,(色界)
疑见还是具足的。然后他把这个疑见断了以后,去检择诸方大师:他到底有没有把这个
断除?到底里面所说的法,对于五下分结有没有断除?他就很清楚而且不会怀疑,了知
了这个道理,他就把疑见断了。疑见断了,他也了知了要证三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
戒禁,与证三果无关,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他就把它断除了。断除了以后,他就成为
三果人了,成为三果以后,他就可以去色界里面究竟解脱。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在欲界里面,有声闻的初果、
二果,在色界里面有声闻的三果人;也就是说,在欲界跟色界里面还有佛弟子,在欲界
、色界里面弘扬正法。如果有人主张,只有人间才有佛教,(就是不懂二果与三果人往
生后的去处)你就知道他对佛法的架构不如实知,而且把佛法窄化得非常严重,那是严
重的误导众生。
既然你已经成为三果,接下来你要往四果迈进,你就要去了解:四果所要断的烦恼
是什么?四果所要断的烦恼就是五上分结!什么是五上分结?也就是讲的断色界贪、无
色界贪、掉举、慢、痴。首先他了知了色界里面,色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有微细的乐
触;但它究竟不实在,如果不把它断除,就无法转进无色界。接下来他进入到无色界境
界以后,他要观察这无色界里面的意识觉知心还是存在;既然(觉知心还)存在,就是
不寂静,要去断除。接下来掉举的部分,因为在无色界里面,只有三界(意根、法尘、
意识),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既然有意识觉知心存在,就代表他在境界里面(还是
)不寂静,他要把它断除,否则无法取证四果的。因为那里面还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
有法尘在。接下来就要谈里面的掉举,掉举里面,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有法尘存
在,所以不寂静。
接下来就要断慢,一般人所知的慢,就是讲因人而起慢。因什么起慢?因他色身高
广、因为他财富丰饶、种性尊贵等等而起慢。可是声闻佛法所讲的慢,并不是这样子,
声闻佛法讲的慢就是讲乐于自我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心乐于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导致
轮回三界生死。那我们就以四空定来说明好了,譬如说你到了空无边处,也就是说你心
能够觉知十方;既然能够觉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识心仍在,我慢也会存在;你要舍,否
则无法转进;舍了以后就转进到识无边处。所谓识无边处就是发现到,过去的识种无边
、现在的识种无边、未来的识种无边;既然你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识种无边,你
的意识觉知心还存在,我慢还存在的;接下来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就转进到无
所有处,也就是你能够知道那边一无所有。可是知道你一无所有,仍然是有知,不是不
知,这还是不寂静,你还是要转进,转进的结果就转到非想非非想定!可是“想”就是
知,意思就是说非想非非想处,你还是有知的存在,只是这个知非常微细,是意识不返
观而已,它还是不寂静;既然不寂静,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你就可以(随时
)取证无余涅槃。
接下来讲痴,痴里面讲的:你把四空定(境界)当作是涅槃,这就是无明。你为了
求证四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当作是真实,那也是无明。你就会把它断除,断除
了以后,你就成为四果;到四果以后,舍寿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至少是慧解脱的阿罗
汉。
可是你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你的习气种子并没有断除,我们就用一个譬如来说:
“毕陵伽婆蹉尊者尚慢,毕陵伽婆蹉尊者在佛世是个大阿罗汉,他有一天要过恒河,可
是恒河湍急无法过去,佛又告诫不能示现神通,那怎么办?他只好看那恒河神到底是谁
?结果他一观察恒河神,原来是她啊!那就跟恒河神讲,就称恒河神为“小婢”:“我
要过河,把河水分开。”那恒河神一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阿罗汉,怎么
可以怠慢!所以就河水分开了,让毕陵伽婆蹉尊者过去了。可是堂堂一个恒河神,却被
他呼唤是小婢;小婢就是小奴婢的意思,那当然心有所不甘;有所不甘的结果,他就向
佛告状。佛就派人请毕陵伽婆蹉尊者来,问毕陵伽婆蹉尊者:“你有没有跟恒河神说他
是小婢?”毕陵伽婆蹉尊者说:“有,我有说!”你看,修到阿罗汉,心多么直;有就
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会像世俗人那么弯弯曲曲。佛接下来就跟毕陵伽婆蹉尊者讲:
“你要跟他忏悔。”毕陵伽婆蹉尊者说“好”,他就跟恒河神讲:“小婢、小婢,过来
,我跟你忏悔。”大家听了,为之绝倒啊!
佛就藉这个因缘来说明:“阿罗汉虽然能够断烦恼的现行,可是却不断习气种子。
为什么呢?因为恒河神曾经五百世,为毕陵伽婆蹉尊者的奴婢,由于毕陵伽婆蹉尊者使
唤惯了,所以习气种子就现行。”也就是告诉我们,阿罗汉仍然有习气种子未除。从这
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可以断分段生死,可是却无法断习气种子啊!既然谈到这里,我
们要做综和:就是声闻的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
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把三缚结断了,成为初
果须陀洹。然后薄贪、嗔、痴之后,就成为二果的斯陀含。断了五下分结,成为三果人
,为阿那含。把五上分结断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是四果的阿罗汉,能把烦恼的现
行断除,可是习气种子却没有断除。
接下来我们要谈几个正知正见,这几个正知正见是一般人所缺乏的。
首先问题一:阿罗汉灭尽五蕴、十八界,入无余涅槃,是不是断灭空?
首先我们用三个方面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有许多的阿罗汉,他们知道可以把五
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入无余涅槃;可是灭尽了五阴十八界之后,到底是不是断灭空?他心
中会有所怀疑!因为这样缘故就去请问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
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相信佛语的关系,所以于外无恐
惧、于内无恐惧,就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安心的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意识愿意
把自我消失以后,就可以入了无余涅槃。此外我们可以焰摩迦比丘的例子来说明:“在
佛世,焰摩迦比丘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一切皆无。’后来舍利弗知道以后,就
去告诉焰摩迦比丘,扭转他的邪知邪见,后来焰摩迦比丘也证果,后来他也主张:‘阿
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并不是断灭空’。”
接下来我们要谈:很多的佛弟子早晚都诵早晚课,可是却不知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
槃的境界是什么。譬如说《心经》里面,不是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讲的却是心而不是讲断灭空)由此可知,阿罗汉入了无余
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因为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以后,还有一个《心经》所讲的心存在
。这个道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也忽略了。
接下来问题二:慧解脱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否
有境界高下可言?
我们知道如果你能够证得阿罗汉,至少是慧解脱。什么是慧解脱?就是以智慧得
解脱,所以他要待时才能够得解脱。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
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
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
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
(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
是一旦你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三种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还有境界可言吗
?显然是没有境界可言。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没有境界高下可言。
第三个我们要讲: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底有没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
很多人认为:阿罗汉有证涅槃、有到彼岸。可是我们要用譬喻来说明:“譬如说你
从这里到高雄,你必须有五阴具足之下,才可以说你到达高雄。譬如说你要有色阴到高
雄了,你也要有觉知心了知了,你也知道你是不是很辛苦,还是很快的到达高雄;或者
是说你也已经知道了,确定你已经到高雄,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空间的转移过程,所以你
也知道你已经到了高雄。也就是说,你在五阴具足之下,你才有证得涅槃到彼岸;可是
一旦你五阴十八界灭除了之后,还有谁到高雄?还有谁证涅槃?还有谁到彼岸?显然是
没有!”
因为(声闻解脱是)乐于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现行,到底有谁证涅槃、到彼岸?可
是佛说它是方便证涅槃到彼岸。所以从这边可以了解: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到底有没
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显然是没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了。这个正知正见是大
家必须要建立的,可是佛来到人间,只是为(传授)声闻菩提吗?还是只为缘觉菩提?
不然!佛到人间不是为声闻菩提,也不是为缘觉菩提,是为唯一佛乘!也就是要让大家
都能够成佛!那我们用简单的例子,来说佛菩提跟声闻菩提一些差异就好,我们就以三
德来说明。
什么是三德?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菩萨因为参禅的关系,所以一念慧相应
而找到了法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为找到了法身(如来藏),就发起了般若的智慧;
这个般若的智慧,可以让他慢慢对二转法轮、三转法轮渐渐通达。接下来以法身的立场
,来观待蕴处界真的是虚妄;可是这蕴处界到底从哪里来?是从法身而来。所以由此可
知菩萨有三德。可是声闻人呢,他只是把五阴十八界灭尽而已,灭尽了以后,到底这五
阴十八界从何而来?他是一无所知,连(所证的)解脱德也并不是得最究竟,更何况他
有法身德、有般若德吗?显然是没有!
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声闻菩提里面,是心小、法小、愿小,佛菩提是法
大、心大、愿大!同样的道理,缘觉只是烦恼现行的断除,可是习气种子他没有断除。
可是菩萨却不然,不仅把烦恼现行断除了,而且也把习气种子也断除了,甚至于把无始
无明也断除了(才能成佛)。从这边就可以了解,菩萨的法大、心大、愿大,声闻人里
面是法小、心小、愿小!所以佛来人间不是单单为了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是为了唯
一佛乘。所以我在这边呼吁:“声闻的行者,应该要回小向大,这样子才不会辜负佛在
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为的就是唯一佛乘!”
正光老师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c***h
发帖数: 2262
2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标 题: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 13:25:32 2018, 美东)
: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善哉,善哉,能重视四果,详细解释四果。 赞美
现在佛教已经很少人这样做了
但有一些小小的讨论 、补充
不认为”色身”为”我”比较容易体会、开悟
不认为“识”为”我”比较不容易体会、开悟
好像说的顺序颠倒了 : ) 但瑕不掩瑜 还是赞美
且,要是真能断除”我”, 例如 “行”也能断除”我”
是不是就能断除无明缘行? 那可能不会有贪了,也就断除欲贪、色贪、无色贪了,三
果了
这么说,断身见结是否就三果了呢? 甚至四果了?
三结中,会先断身见结,再断疑结
补充说明 “身(我)见结” : 作者知道,却还没说清楚,因此读者可能误会的
一般人会认为断”身见结”是断除五蕴中的”我”
是五蕴的运作中已经没有”我”,因此不再有五取蕴
如果是这样,那就结开”无明”结,证四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了
可断身(我)”见”结,主要是断”见”
也就是已经身心实证百分之百知道我们的烦恼(佛教名词是”苦”),是因为有”我”这
样的看法
而造成
确定了这个身心的烦恼(苦)的确可以断除,不再有疑虑。 (只要断除”我”这样的
看法)
但是,小心! 注意! 这时候的身心五蕴的运作还是有”我”,还没消除
只是我们已经亲见缘起(当世已经很少了,不是难而是因为修行方法错误),
亲见缘起,亲见无明缘行(”我”), “我”是这样被制造出来,是假相。接着苦是这
样产生。
因为断了我”见”,也百分之百确定苦是可以消除的(虽然还没消除)
所以知道佛陀是觉悟者,不疑
知道四圣谛是唯一走向觉悟之路,不疑 (不过当世已经很少人这样确定了,大多贬抑
四圣谛,认为还有更高的法门)
知道哪个僧团是真正走向灭苦的,不疑
也知道,那些动作是真正影响灭苦,那些不是 (戒进取)
不只是对诸大师不疑,
更重要是对佛陀是个觉悟者不疑,
对四圣谛能带你走向最高觉悟境界不疑,
对正确实行四圣谛的僧团不疑(因为能分辨这是实行正确四圣谛的僧团,那个不是)
也就是,对佛法僧不疑。
c***h
发帖数: 2262
3

果了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怎么说呢?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等下辈子。
不不不
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我”见”,是”见”。
一步一步来,从简单的先来,要断我”见”,断”见”的迷惑,比较容易。
“见”,这样的观念、看法 : ”这个身心有个我们以为的”我”在主导运作着”
不是没有这个身心及其运作,而是”彻底了解”没有我们脑中认为的”我”在主导这个
身心及其运作
只是单纯了解有这么一回事,还没法断”我”喔
但是,这简单,太简单了吧
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身心的运作并非有个”我”在主导呀,阿猫阿狗都有这观念,
连外道都能朗朗上口
于是,又陷入”很容易”的陷阱。
不不不
接着要把注意力放在”断”
知道归知道,理解归理解,这只是开法眼,
“开法眼”就是要理解解脱的理论及修行的前后顺序,理解缘起法的重要,理解苦的形
成是怎么回事,理解苦的寂灭是怎么回事,这些是佛法最重要正见
这也就是佛陀在阿含中说的,要先有”法住智”(对缘起法的了解与观察(含”断我见”
)),才有涅盘可言。
但是“断”需要的很大的力道, 需要的是”彻底了解”,极彻底的了解
就像我们听说火盆很烫是一回事,亲自被它烫过,”彻底了解”,又是另一回事,力道
不同
力道不同会有何差异?
力道轻的,你就不会在意
平常吃喝思考时,车子被堵一下,迟到时,看到听到人家讲你一下时…. 通通忘记
天狗吃月才想起来一下,例如像我写文章时才想起一下,嗯….”无我”是这样那样…..
好吧,就算记得了,也平息不下乱七八糟的情绪
力道重的,你随时都会在意,每秒每0.5秒每0.1秒都严阵以待,不会让它碰到火盆
平常吃喝思考时,车子被堵一下,迟到时,人家讲你一下时…. 每秒每0.5秒每0.1秒都
自动记得,
你彻底观察到原来”我”是这样形成,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贪嗔、苦,是这样形成,
虽然没有断”我”,但较快平息乱七八糟的情绪
这件事这么重要吗? 是的,这是基本功夫,所以这是佛陀要我们解开的第一个”结”
这就是难与易的差别。
走了这一步”彻底了解”,接着就是易。
没走这一步,接着就是难,甚至难到此生无望。
常常这也是佛法与非佛法的差别。
修佛法者会彻底了解身心运作,知道苦是怎么来的
非修佛法者或外道,不会,只会禅定,或者乱观,或者嘴上说说苦如何如何甚么的
但是他们不会彻底知道苦是怎么来的。
效果差这么多? 是的,差这么多,天与地的差别
那么”断我见”的方法为何?
通常一般僧人或一般人会由坐禅开始,反正用各种专心的方法,初禅了,或接近初禅
总之,内心清明无杂念,身心清清明明,光风霁月,喜乐,感觉”无我”…….总之就
酱了
就以为是佛法
但老实说,外道也很容易这样,婆罗门教、道教都很多这类坐禅经验,连基督教祷告都
常常这样
他们是佛法吗?
五花八门的佛法理论很多,但怎么修行一步一步达到自己所吹牛的境界呢? 那才是关
键。
到最后,吹到历史上也没那个真的人修行上达到这种吹牛吹出来的至高境界,
于是就开始编神话,开始说一世不够,要许多世,最后是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达到这至高
境界
那佛法与外道在修行上的差别在哪里?
(人的修行能力可达到的境界差在哪里,不是吹牛的境界差在哪里)
依据阿含经的内容,我的看法是(不见得正确),
差别在佛法观察得到苦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形成,如何阻碍你的内心清明无杂念,身心清
清明明,光风霁月,喜乐,感觉”无我”…
观察得到苦是怎么样还灭,
还灭了,就这样….内心清明无杂念,身心清清明明,光风霁月,喜乐,感觉”无我”…
很细腻的观察身心每一秒每0.5秒每0.1秒…
身心的一切运作无所遁形
也就是,走过了佛陀当初悟道之路。
佛陀真正所教的的佛法修行的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这个 :
彻底观察身心运作。 也就是解开身(我)见结
为何要这样?
因为这样以后你随时随地就观察得到苦是这样形成了、这样还灭了。
是否还灭,可以自证,不会沦为吹牛
也就是随时都在修行,且不再会走错路,所以叫法眼净(亲见缘起)、入流,顺着正确的
方向,轻松的顺流而下。
你也可以很清楚知道可用意志(正志或叫正思维、如理作意)让苦还灭,
并且用内观自证,你知道哪些观念,哪些行为,会让你走在灭苦之路(八正道) ,那些
是邪路 (法念处、法眼净)
八正道这里变成了自我验证,一方面证实佛陀所言不虚,一方面证实这的确是你灭苦唯
一的路
这时佛陀在阿含中说的大多数都可以自证了,阿含经哪里后人传写错了,不太能信,有
问题,大多数也知道。
解开身见结就这么厉害。
而这一切都脱离不了彻底的观察身心运作
那么,“观”身心就行了吗? 不不不 这是一件大工程, “观”要讲方法讲技巧的
观,要观对,观错就白费工夫了
怎么”观”对? 大哉问, 佛陀一生(在阿含经)不就在教我们怎么”观”对 (正观)
吗?
阿含中大多数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开”我见结”
一解开,后面就轻松了 (至少不像解开”我见结”那么大费周章)
但是我们后人弃而不用,后世历代祖师各自发明新方法,有乱观的,有不观的
其实,方法一错,几乎就无法 “断我见”,
常常是喵一眼就知道这人走错了(如果错得太多的话),不行了,等下辈子。
所以汉地自古初果应该是很稀有。
“观”先说两个面向
一个是要观怎么样的身心运作
一个是要观怎么样的身心运作的”现象”
观怎么样的身心运作?
当然是上述说的,苦是怎么形成的,怎么还灭的啦。 不然还叫佛法吗?
理论一点说,就叫内观缘起法
为什么这么强调苦是怎么形成的,怎么还灭呢?
因为有些派别是观察内心,乱观,说是观察到明明白白的了,
最后强调其体会的境界如何光风霁月,如何清明,如何高
但就不观察苦是怎么一步一步形成的, 是”一步一步”喔。
简单说根本没观察缘起法,这是否叫佛教、佛法呢? 我也不知道。真麻烦。
观怎么样的身心运作的”现象”? 无常、苦、空、无我
(小心! 是”身心运作”的现象,不是天文地理物理化学,
而空,是身心运作中的苦是缘起缘灭,不实而生,的现象,叫空。 不是天文物理、身
心最后没有东西。
”无我”也不是没有身心,是”身心运作”中没有我们认知的主宰者”我”。
”我”是因为无明缘行,产生”我识”形成的
当我们全身神经及脑袋中的觉知(”识”)的功能在母胎中发育健全之后,开始会觉知整
个身心了,就开始会有”我”的感觉,苦就开始产生了。
再回到观怎么样的身心运作? 苦是怎么形成的,怎么还灭的 (也就是缘起法)
如何观呢? 大哉问
也就是修行的方法、顺序, 后世各家技巧不同
佛陀自己提出的方法叫”四念处”(观察身、受、心、法)、七觉支,
由实践效果看,由简单而难来看,观察色身是最容易
但也有人由观察”受”开始,或”心”开始。
禅宗似乎在初入门打哑谜(参话头)后,可能是由”心”开始观察。
(虽然对禅宗没了解,但粗略看,我认为禅宗是中国最接近佛陀教诲,最有希望初果的

人最多的净土宗较迷信,就再说了。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但这是自古印度大乘起源以来的大乘两大派之争)
我认为一开始就观察”受”、”心”,会事倍功半。
也有人由”定”入手,”定”到某个高层次,才开始内观身心,这方法好像较难。
也不能说错,就是难易问题,适合不同的人
比较适合初学者是由观察身体着手,例如呼吸、一举一动
因为简单,比较不限时地,随时可做,这对初学者我们很重要。
因为初学者就是要入门实作的那一步太难跨过呀
当”定”随着观察色身而加深了,就自然会观察到较细的”受”,于是”受”是甚么就
比较不容易搞错
当”定”随着观察受而再加深了,就自然会观察到”受”后面较细较快的心念,于是观
察缘起法就比较不容易搞错
最后是,整个缘起法,由无明缘行开始,都很熟练的自动观察到
我的浅薄的意见是(不一定对),如果是由身念处,再受念处,再心念处,再法念处,按
顺序修,会较容易入门,也会较容易看到缘起法面貌。
最后我们的身心举止是否有误,一秒0.5秒0.1秒就知道
也就是我们是否在八正道上,自己就自动观察缘起法看苦形成了没,当下立刻知道
也就是法念处
南传的清净道论可能应该要整个走过十六观智,到达涅盘,才算解开”身见结”
至少要走过十五观智吧? 十三、十四总要,总之要到很后面的观智
没有体会苦的还灭(涅盘),没有彻底熟练的观察缘起法(法念处),也就没有彻底观察身
心,
应该不能称作解开身见结。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不一定对。
“观”又有几个面向
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深度。一个是广度
时间上,要24小时(假设不睡觉)都要观,最后是自动观,不用刻意自动会观,这样就成
功了
深度上,是要观察到很细的”行”
广度上,是任何外界接触到的事物如何触发身心运作都要观察到
要这么全面,才叫彻底观察。 这才叫法念处。
最后以金刚经做个收尾
金刚经,除了一些神话上的宗教勉励的话可以忽略,
我念了四十几遍,抛掉想探究高深哲理的欲望,抛掉嫌弃它是伪经的心情,静心念,
我看到的是古印度大乘修行上勤奋向上,努力不懈、时时勤拂拭的精神,
先人遵遵的勉励,深刻的钉在经上,令人动容。
有人从哲理上说,所谓xx即非xx,是谓xx,金刚经上自己的标准解释是我们所谓的xx,
是消除贪爱后看到的的xx, 就是xx的实相。
其实哲理上这没甚么好说,大乘最初期不会偏离阿含,还是依四念处修行。
但是稀奇的是,经上还唠唠叨叨列了一堆,这个要修,那个要修,还重复再说一次。
这意思等于是时间与广度上随时随地都要修行,造经的僧人遵遵叮咛,要修行者勤奋不
懈。
深度上熟练熟练再熟练,这个要抛掉贪爱,那个也要抛掉贪爱。
在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修行上,只有深观再深观,广泛再广泛,熟练熟练再熟练,
勤奋不懈怠,时时勤拂拭,这样才能改变金刚不破的坏习性,建立金刚不破的好习性,
这就是金刚经的精神
而当他提到身体,其实在勉励身念处修行者,色身非我,应对色身无贪爱、愤怒,
会用神话上的宗教勉励说佛以前五百世身体也被刀割,也不生贪爱愤怒。
这很明显是对身念处修行者的勉励。 一种结合神话迷信与修行的勉励。
也许那时候大乘推广到在家居士的环境,古印度一般在家众很迷信,用宗教迷信去说服
他们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经上唠唠叨叨列了一堆,这个要修到没有贪爱,那个要修到没有贪爱,这些应该是勉励
已经解开身见结的修行者,向更困难的”断贪爱”前进
如果还没解开身见结,其实断贪爱是天方夜谭,经里不会唠唠叨叨要我们做这些
而如何”断贪爱”呢?
没有巧门,就是在解开身见结的基础上深观再深观,广泛再广泛,熟练熟练再熟练,勤
奋不懈怠,时时勤拂拭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发信人: Shixiang (), 信区: Wisdom
: 标 题: 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 13:25:32 2018, 美东)
: : 接下来要谈四果。什么是四果?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就是断了三
: 善哉,善哉,能重视四果,详细解释四果。 赞美
: 现在佛教已经很少人这样做了
: 但有一些小小的讨论 、补充
: 不认为”色身”为”我”比较容易体会、开悟
: 不认为“识”为”我”比较不容易体会、开悟
: 好像说的顺序颠倒了 : ) 但瑕不掩瑜 还是赞美

f*******e
发帖数: 5594
4
说的好,赞叹cpath兄精进如此。

【在 c***h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了
: 再补充说明,再说详细一点 :
: (以下我说的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而已)
: 要断”我见结”,一般的印象要不就是很难,要不就是很容易
: 怎么说呢?
: 首先,一般人一开始把注意的焦点放在”我”,认为初果是要断”我”,这就很难了。
: 尤其一开始,居然就要断”我”,真是天方夜谭,只有上帝能做到。
: 佛陀也要先走过缘起法,对苦的形成与消除了解了,之后才能断”我”。
: 一般人一开始就要做最难的事,断”我”,顺序错了,乱了套,所以此生无望,可能要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如果有什么对佛法的疑惑,可以留在这里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四果圣人是否可以自由入 + 出涅磐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阿罗汉,杀贼,无生
五蕴现象界与五蕴实相界神通度俗人,智慧度学人
余依涅磐和无余依涅磐和沙门四果Freeman版本的留惑润生和经论当中的对比
化城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终究有一天阿罗汉会从无余涅槃中再度现起三乘菩提之共道—解脱道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阿罗汉话题: 涅槃话题: 断除话题: 四果话题: 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