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大梵天王的大福德
相关主题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三)
佛法东来(一)----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四)
大乘佛教中的一本奇书大乘佛法証悟之标地 : 如来藏,阿赖耶识,法身
戏说禅宗拈花微笑四无量心
佛陀与梵天的对话(zt)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合集] 如何发菩提心
《百業經》(9)寶光天子──寶珠供塔 報為天子 ─ 索達吉堪布 譯佛经故事-有没有来生、鬼神的辩论
百业经故事: 宝光天子迦叶尊者斥责阿难是童子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梵天话题: 无量话题: 世尊话题: 量心话题: 众生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在前面一集中,我们讲到了 佛在涅槃之前,把大梵天王找来,一样一样地询问他
;藉由对大梵天王的开示,讲佛法中修行的次第,一项一项地完整地铺陈出来。询问大
梵天王:“这是你创造的吗?是你所加上去的吗?”藉由这个机会,大梵天王一一的否
认:“不是的!世尊!这一些不是我创造的。”
此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百千梵界众生,因为自己过去错误的见解与造作,现在现
出了忧愁之相而感叹地说:“唯有诸佛世尊才能通达如是稀有微妙之法啊!”所以三千
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对于 如来生起了难可得的稀有心:诸佛是如此的稀有难得,
诸佛才能有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无尽境界。所以大梵天王此时立刻再度的重申归依为佛
弟子,于 世尊的面前请求 佛陀的教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大梵天王生起了轻视的心,这又变成了过犹不及;大梵天王之
所以能有如此的大福德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又能在梵天众生为最上尊者,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大梵天王广行成就了四无量心的修行缘故。什么是四无量心呢?也就是修习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与舍无量。简单的说,慈无量是缘于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自己
的至亲诸友开始,渐次地延伸出去,思惟令他们都能得到快乐,而入慈等至之心,称为
慈无量;悲无量则是缘于无量众生,思惟令他们都能离苦,而入此悲等至之心,称为悲
无量;喜无量则是思惟无量众生,能离苦得乐,因此于他们的内心深感喜悦,而入此喜
等至之心,称为喜无量;舍无量是思惟无量众生,得乐离苦而住于喜中,故一切平等平
等无有怨亲之别,而入此舍等至之心。
菩萨正修习四无量心,应依照修行次第,不应盲修瞎练。四无量心的修行,二乘人宜于
过四禅后,菩萨乃是在三地之时,如此事半功倍最是恰当;否则易事倍功半且有干扰。
导师在书里面这样子讲:“菩萨修学佛道,不应如诸名师之颠倒次第、一知半解而修。
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
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
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
真正成佛之道,
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初地无生法忍及二地、三地无生法忍。
”(《宗通与说通》正智出版社,页21)
修习此四无量心,所以可以叫作无量,这是因为:第一、以无量的众生为这个修行
人四心之所缘对象;第二、这个四无量心,它能够牵引出无量的福德;第三、这个四无
量心能够招感无量的善果,因此故曰无量。而且这个四无量心的修习本身,就已经是对
治了四障:例如慈无量对治瞋心,悲无量对治了害心,喜无量对治了不欣慰之心,舍无
量则对治欲界的贪、瞋。所以能成就四无量心,那就已过欲界,定福、世福都具足的大
梵天王;因此,成就了四无量心的大梵天王,他没有欲界的瞋心、没有害心、没有让众
生不喜乐之心、没有欲界的不能舍之心,因为大梵天王四无量心成就,方能居于此三千
大千世界之主的这个位置。
如此说来,各位可以判断看看。一般人都说:向四面天神祈求许愿,这个愿很容易
成就。这只是显现了大梵天王他的本地修行愿力;然而许多人又说:许愿了以后,如果
不去还愿,就会遭受到四面神的报复。各位判断看看,这会是真的吗?这与大梵天王的
本愿与他的用心相符合吗?所以这是颠倒的说法,除非我们所发愿的对象根本不是大梵
天王。又譬如说,四面大梵天的造型有四个面孔,一般世间人说:这四张面孔代表的是
事业、爱情、健康、财运;还有人说:代表的是功名、姻缘、财富、健康。这一些都是
因为不了解大梵天王的功德事业所编造出来的话。大梵已降伏了欲界的贪、瞋,哪里来
的事业、爱情的执著呢?所以他所化现的四个面孔,代表的就是他的修行方法——四无
量心,也就是慈、悲、喜、舍。例如在《中阿含经》中 佛说:“阿难!我为你说四无
量心的修行。修四无量心的比丘,内心与慈相俱,先遍满一方成就而游行;就像这样子
去满足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一切,心与慈俱,无结使、无怨恼、无具瞋恚、无诤
论,心地极广甚大,无量善心皆修行,遍满一切世间成就而游行。就像这样子的修行悲
心、喜心与舍心,也这样子的具足没有结使、没有怨恼、没有瞋恚、没有诤论,极广甚
大,无量的善心皆修行,遍满一切世间成就而游行。阿难!这个四无量心,你应当为诸
位年少的比丘说法,以这个法教授他们;若你能为年少比丘教授这个四无量心法,则他
们就能得到安隐、得到大力、得到心乐。”
世尊在《阿含经》中交待阿难,要以四无量心来传授给年少的比丘们。为什么呢?
佛说:“阿难!这样的四无量心,你应当为诸位年少的比丘说法,用这个法来教授给他
们;如果你能够为诸位年少的比丘教授这个四无量心,则他们便能得到安隐、得到大力
、得到心乐,身心不烦不热恼,能够终身的行清净梵行。”从以上的经文,我们可以看
出四无量心的成就者,慈心具足,悲心、喜心与舍心都具足,降伏了结使,无怨恼、无
瞋恚、无诤论,身心能得安隐、得大力、得心乐,能行清净的梵行。这也是佛弟子,特
别是菩萨弟子,在修行道上必修的大福德。这样的四无量心,就像是撑起一间房子它四
边的柱子,因为有了这四根柱子,房子才能够安稳。
所以 佛在《增一阿含经》里面说到:“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等心。云何
为四?慈、悲、喜、护。以何等故名为梵堂?比丘当知,有梵、大梵名千,无与等者,
无过上者,统千国界,是彼之堂,故名为梵堂。比丘!此四梵堂所有力势,能观此千国
界,是故名为梵堂。’”(《增壹阿含经》卷21)也就是那个时候 世尊告诉诸比丘:
“有四种善净之心。是哪四个呢?就是慈、悲、喜、舍四个心,这四个心是大梵所安住
之殿堂,所以四梵堂又叫四梵住,大梵天王安住在这个四梵堂。为什么要把四无量心叫
作梵堂呢?比丘当知:有梵界,其中的大梵天王名大千世界之主,千世界的其他众生功
德没有能够与大梵天王相等者,没有众生超过他;大梵统领著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他
的殿堂,所以就叫作梵堂。比丘!这个四无量心所生的梵堂,它所拥有的力势能观此大
千世界,是故名为梵堂。”
也因此,在《中阿含经》中有世间的梵志问 佛:“瞿昙世尊!请问梵世王依何而
住?”世尊答曰:“梵世王依于大梵天王而安住。”梵志又问:“世尊!大梵天王又依
何安住?” 世尊回答:“大梵天王依于忍辱、温柔、谦良而安住。”这样子的说明,
大家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大梵天王呢?这样子还不够,因为这一位大梵天王本身还是一位
开悟的大菩萨,他更是佛门中最大的护法神。
我们来看看这一张图片,在许多早期的佛陀造型之中,一面二臂的大梵天王,常常
地与因陀罗,也就是帝释天搭配在一起,成为 佛陀身边的左右护法。他们分别代表了
来自色界梵堂与欲界六欲天的主宰,随侍在 佛的身边,成为最主要的两尊护法神祇。
也就是说,身为大千世界主宰的大梵天,他不只是 佛陀身边最主要的护法神,也是 佛
陀所度化的弟子。
尤其重要的是,在《法华经》中 佛陀说:云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
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
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
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开示了诸佛所以出兴于世,就是为了这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为众生开、示、悟
、入佛的知见。那么是哪一个知见如此如此的重要呢?大家都应该想到了,那就是世出
世法中的第一义谛,也就是佛法之中万法的本源──真如如来藏。
所以《法华经》中 佛又开示:“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
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
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妙法莲华经》卷1)这个一佛乘,是诸佛的心印
,也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由祂而能出生十八界万法。从 世尊一降生在人间的第一件
事情,就是在开演这个第一义谛──举:“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
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2)如果
众生真的能够会得此时 世尊出世的说法,那么 世尊就不用麻烦了,大可以在这个时候
就回去入涅槃去了,也就不用后来八十年时光的拖泥带水、入泥入水。可惜众生不能会
,世尊无奈啊!只好继续地为众生入泥入水,陪著人间的众生就这样子的搅和;这一和
下去,人间的八十年就过去了。在这一段时间内,世尊一次又一次地为众生演说这个无
上的心印,乃至于一直到了 世尊度化时期即将结束的最后,其实大部分的众生还是不
能会得,所以最后 世尊衪还得藉由拈花微笑,才能把这一个诸佛心印交付给大迦叶尊
者。这个拈花微笑的事迹就记录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
这一本经说法的因缘是说:在 世尊已经接近涅槃的时候,依照著因缘,衪向著拘
尸那迦城前进,这个时候 世尊就说:“我今日涅槃时间已经快到了,你们对法如果有
所疑问的话,一一皆可提出来问,不要再迟疑了!”这时候,大梵天王向前走到 佛的
面前,奉献上金色的妙波罗花,然后不发一言地退坐到一旁。此时世尊就拈起了其中的
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只是这个时候,大众都沉默无语,只有金色头陀迦叶尊
者破颜微笑。佛陀说法的时候,每一个时节所需要的配角,并不是随机乱选的,而全部
都是由 世尊所加持安排的。记不记得我们之前才讲过:一切佛法事业,皆由诸佛加持
而能有;也就是说,每部经典中,什么人应该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情,全部是经由 世
尊加持而成的,这并非等闲之事。在本经中显示了 佛陀的心印交给了迦叶尊者;也因
此,迦叶尊者就成为了禅宗的二祖,而由大梵天王担任这一次的缘起与功德主。这当然
也是经由世尊的安排,因为大梵天王乃是护法神中最上尊的一位,他是这个三千大千世
界之主;更重要的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出,大梵天王此时已经是一位开悟的大菩萨了,
所以由他来担任本经的缘起者,是最恰当不过了。
回来经文,此时 世尊就说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
,相续不断。”(《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1)世尊说:“我有正法之眼目,正法之
密藏,也就是真如涅槃妙心,现在就交付给你迦叶,你要护持这个真如妙法,让真如正
法相续不断地传承下去。”而大迦叶也奉 佛的命令,走向前顶礼佛足,然后一言不发
的退下了。这样子由大梵天王出面铺陈了这一段大事的因缘,佛陀的心印传给了迦叶尊
者了。一般的人都只看到迦叶尊者,可是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背后的缘起?各位有没有看
到 世尊到底把什么东西交付给迦叶尊者呢?没有啊!什么都没看见啊!那为什么 佛却
说:“已经交付给你了。”而大迦叶似乎也已经收到了,所以不发一言。记不记得之前
大梵天王出来供养妙波罗花时,也是不发一言,这是什么缘故?这就是这个真如如来藏
的胜妙之处,乾坤昭昭却一丝不挂。如来当著大家的面公开的把心印交付给迦叶尊者,
而迦叶尊者呢,可也没有把祂偷偷的藏起来,光天化日之下,可惜无缘的众生就是什么
也看不到。佛接著又说:“诸佛出世为一大事,亦复为众生也。”也就是说 诸佛出世
弘法是一件大事因缘,也是为了传授众生如来藏妙法这一件大事,就是为了使得众生能
够出离三界,能够圆满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佛继续说:“诸佛密意者,以言辞而不可测度。何以故?是法非思量分…
…能解,即是唯佛与佛究尽法。汝等……当知,以其言辞者,则每会随宜之法也。不随
宜之法者,则不可言说。”(《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1)这是说如来藏乃是诸佛的
密意之藏,也是秘密说,众生想要用言语思量来体会,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为什么呢?
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不是属于思量的境界,用意识心的思量当然看不见如来藏。如来藏衪
超越了一切世间与出世间之法,然而一切的法却又由衪所出生;如来藏衪无法用我们的
眼耳鼻舌身意去见到、听到,任凭我们看穿了眼、想破了头,也是看不到衪的。所以
佛才说:“真如如来藏本来就是唯佛与佛才能究尽之法。弟子们应当知道:语言文字所
能包括的,这是相对性的随宜方便之法;而如来藏衪是绝对的法,不是随宜的法;所以
衪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具足的表达,因为衪不是属于语言文字的境界。”
接下来,佛又说:“所言密意者,如上所言。不可测度,强而宣其法体者,非因非
果,非修非证,非自得非他得,非自然得,非因缘得。……我昔日于觉树证悟此旨,是
故言唯佛与佛究尽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1)然后大梵天王马上就接著说
:“就是这样子的!世尊!真的是这样子的!世尊!如是密意者,是一切佛经修多罗的
心体,一切的菩萨都是证这个如来藏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世尊啊!太阳可以有一
天变成寒冷,月亮可以有一天变成暑热,可是这个如来藏正法眼藏,衪终究不会有第二
句话、第二种情况。”佛回答天王说:“如是!如是!正如你所说的。梵王啊!就像这
个样子!你能护持这个无上的正法眼藏。”经文到这里,各位注意到了吗?大梵天王只
是在旁边答话,配合著 佛来演出这一段开示。各位可以看得出来,佛所传授的正法眼
藏,大梵天王是不是早就已经证悟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了解了大梵天王,
他也是一位证悟的大菩萨。
正伟 “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迦叶尊者斥责阿难是童子佛陀与梵天的对话(zt)
新版标不咋滴啊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合集]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百業經》(9)寶光天子──寶珠供塔 報為天子 ─ 索達吉堪布 譯
大迦叶尊者与乞丐百业经故事: 宝光天子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三)
佛法东来(一)----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四)
大乘佛教中的一本奇书大乘佛法証悟之标地 : 如来藏,阿赖耶识,法身
戏说禅宗拈花微笑四无量心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大梵天话题: 无量话题: 世尊话题: 量心话题: 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