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 发帖数: 7538 | 1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
|
P******n 发帖数: 329 | 2 所证就是涅磐,就叫涅磐,翻译为中文就是不生不灭,为什么还要另外一个名相?
总以为涅磐有个什么东西,或者什么都没有,都是在试图以“五蕴世界和有”的语言去
诠释,必然不可能得出什么结果。就像让你用彩笔绘出无色一样。这里的“无色”只是
一个比喻,千万不要又落到涅磐是“无”里面去。 |
|
G**W 发帖数: 1865 | 3 想到有這麼個文章:
說【「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
】这是某派法师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
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
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于如来藏大加批判。而
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产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产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
的「梵」才真正是「梵」,其他人都是...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
arahants
left
SeeU法友, 想问你贴的中阿含这经的一些疑问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11.htm
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
1
这里说的”心解脱”,是安止定的禅定?
2
安止定,一般会说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里 “无量心解脱” 似乎是比空心解脱更先有的禅定,
是对应哪个 ?
3
舍利弗的说法,安止定也是心解脱,
那么在安止定中死去,死后也心解脱吗?
4
舍利弗的说,熄灭贪嗔痴,也有这样的禅定。空、无相、无所有
这个是模拟,而不是说真的熄灭贪嗔痴达到安止定吧???????
从熄灭贪嗔痴来看,这些禅定是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辞。
那是说,空、无相、无所有,都一样是熄灭贪嗔痴的一些模拟于安止定的说法,
看起来很像模拟。
5
这里贪嗔痴 称为”量”, 无量心解脱,就是模拟于没有贪嗔痴。是这样理解吧?
6
那,对于贪嗔痴的熄灭,达到”空”就可以了,不须达到”无所有”?
中部43经/毘陀罗大经(小双品)(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5 我斗胆回答一下(应该是想显示一下自己,希望不要反而出丑了……),希望你不要介
意……
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空心解脱、无相心解脱
1
这里说的”心解脱”,是安止定的禅定?
如果你是指“有法門,由此法門而這些法為不同含義、不同文辭”的情况下的话,是指
安止定。我理解心解脱应该是说没有烦恼的状态,在安止定中五盖等烦恼不会升起所以
可以说是暂时心解脱……
2
安止定,一般会说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里 “无量心解脱” 似乎是比空心解脱更先有的禅定,是对应哪个 ?
學友!這裡,比丘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
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以廣大、
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以與悲俱行之心……
(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
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
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
後而住。學友!...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6 南传:相应部12相应2经
而,比丘们!什么是名色?受、想、思、触、作意,这被称为名;四大与四大之所造色
,这被称为色,这样,这名与这色,比丘们!这被称为名色。
北传:杂阿含298经
缘识名色者,云何名?谓四无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谓∶四大、四
大所造色,是名为色。此色及前所说名,是为名色。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8.htm
为何不说五蕴就好?
This is a question for 北传; not so for 南传, as 名 != 四无色阴 for 南传. |
|
G**W 发帖数: 1865 | 7 “看見了婆婆的中陰身”
婆婆往生后数天,同修的弟弟阿清说:“妈妈昨天晚上半夜,到我的房间天花板上飞来
飞去。”
同修:“您认为那是什么?”
阿清:“人已经死了,那不是灵魂吗?”
同修:“那是民间世俗法所说的!”
阿清:“从小都听人家说,我们身体内,有个灵魂,在人死后,灵魂就会跑出来,然后
继续去投胎。不是这样吗?”
同修:“那是民间传说。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没有居住个灵魂这件事情,所以人死后,
也不会有灵魂跑出去的事情。灵魂是不存在的。”
活著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肉体当作是身体,死后,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在另外的时
空,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身体,而不是有一个灵魂一直存在不灭。”
阿清:“那我看到的,难道是假的吗?”
同修:“不是这么说。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会有一个新出生的身体,在如此的另外时
空的这样身体,于佛经中,是称作‘中阴身’,有时候,有的人偶尔会看到。”
阿清:“喔!它不叫做灵魂,叫‘中阴身’,那为什么要叫是“中阴身”?”
同修:“因为是两世之间阴阳两隔,方便以阴间来作譬喻,所以又叫‘中阴身’—-两
世之间的五阴身。仔细来说,它还有个名词,称为‘中有身’”。
这是因为‘中阴身’是个‘...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8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Aug 29 05:01:26 2012, 美东) 提到:
各位佛弟子,
如果你们是抱着寻求从苦中解脱的意愿来学佛,我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另外,我
会随时加入遗漏的感悟。
(1)学佛的目的:唯有“从苦中解脱”这一个目的,唯有树立这个独一无二的目标才
能导向你接触正法;带有任何其他目的的一般都会带有各种各样的欲求,其结果就是各
种邪法,外道和魔法向你扑面而来,你却无法辨别。一定要放下其他的贪欲去学佛,切
记切记。
(2)向谁学佛:我们说学佛,自然是向佛陀学佛,所以必须对佛陀有不坏的净信。佛
法的道理必定不存在什么与时俱进的问题。一旦有某位号称他所讲佛法是与时俱进,那
是对佛陀圆满智慧的诽谤。所以必须深入最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经典。现如今佛教经典
浩如烟海,唯有四部阿含经是公认的接近佛陀本怀教义的,而杂阿含又是四部阿含的母
本。所以诚心奉劝各位佛弟子从读杂阿含开始。读杂阿含的感觉就像是在亲闻佛陀讲法
,无比受益和殊胜。下面是我上传在dropbox...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9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7:26:18 2012, 美东) 提到:
转:
奥义书在印度宗教与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在奥义书产生之前,吠陀时期的雅
利安人崇拜自然神;梵书则大多是形式主义的祭祀手册。奥义书最早集中精力讨论宇宙
的终极真理。奥义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奥义书用各种奇妙的比喻
(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来说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类的我
(个体灵魂)来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灵魂)。
总之,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同一」这个最高真理就是奥义书主要宣扬的观点。
在奥义书的思想基础上产生了吠檀多派,后来直接影响到印度教大改革者商羯罗。
另一个由奥义书系统搭建起来的重要观念是轮回业报。
轮回业报的观点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没有,梵书中偶尔提及人死后可以转生,只有奥义书
完整建立了转世者的转世形态取决于他前世的所作所为(业)的思想。
广林奥义书说,转世者「因善业而成为善人,因恶业而成为恶人」。
当然,从无尽的轮...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灵魂不滅的迷思
===
婆婆往生后数天,同修的弟弟阿清说:“看見妈妈昨天晚上半夜,到我的房间天花板上
飞来飞去。”
同修:“您认为那是什么?”
阿清:“人已经死了,那不是灵魂吗?”
同修:“那只是民间世俗法所说的!”
阿清:“从小都听人家说,我们身体内,有个灵魂,在人死后,灵魂就会跑出来,然后
继续去投胎。不是这样吗?”
同修:“那是民间传说。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没有居住个灵魂这件事情,所以人死后,
也不会有灵魂跑出去的事情。灵魂是不存在的。”
活著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肉体当作是身体,死后,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在另外的时
空,会產生一个不一样的色身,而不是有一个灵魂一直存在不灭。”
阿清:“那我看到的,难道是假的吗?”
同修:“不是这么说。尚未投胎到下一世前,会有一个新出生的色身,在如此的另外时
空的这样的色身,于佛经中,是称作‘中阴身’,有时候,有的人偶尔会看到。”
阿清:“喔!它不叫做灵魂,叫‘中阴身’,那为什么要叫是“中阴身”?”
同修:“因为是两世之间阴阳两隔,方便以阴间来作譬喻,所以又叫‘中阴身’—-两
世之间的五阴身。仔细来说,它还有个名词,称为‘中有身’”。
这是因为‘中阴...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11 我在这里一直学佛法,三界(佛教中讲的)我也懂.
三界怎么分,其实是层次的某种表达而已.
无色界,连颜色都没有了,那样一种境界,修,就是修出了某个境界而已.
无色无型,但是还有存在所依,或者某种叫思想的东西.
用语言表达不同而已.
佛法最关键的是"无我",其实真的没有我了吗?
只是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个层次认识的"我",但是还有在"无"那个境界的"我".
或者叫"常乐我净"的那个状态.这就是佛教证悟的境界,就是明心了么,
就是见性了.就是心经里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那个境界,心是安的,所以真是没有苦的. |
|
E******u 发帖数: 3920 | 12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13 (真心新闻网採访组郭凤燕台北报导) 藏传佛教表面上看来,好像有许多修行人已实
证佛法了。针对这点,正觉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熊俊表示:藏传佛教最擅长以响亮的封
号,比如:法王、活佛、仁波切等,来笼罩信徒,藉此哄抬自己的果位,以敛取信徒的
钱财供养,其实都是大妄语制造出来的虚假果位,全都是凡夫。
熊俊表示,达赖喇嘛更被拱为是观世音菩萨转世,因为这是绝对多数的学佛人都不敢造
作的极大恶业,当他们敢公开说自己是大菩萨再来,或是已经成佛的人了,大多数的学
佛人是不论如何都不敢怀疑的;因为对于佛教徒来说,这种大妄语会招来未来无量世的
无间地狱中极大痛苦果报的,谁都不敢轻易造下这种大恶业的;因此,当喇嘛们公开提
出那么崇高的果位修证时,自然能赢得许多初机学人盲目的尊敬与崇拜。
熊执行秘书表示,其实藏传佛教上自达赖,下至一般的喇嘛,全都是「无上瑜伽」男女
双身合修的奉行者,成天浸淫在男女淫欲中,连一般人的清心寡慾都不如,连欲界爱都
断不了,更不知道清净无欲的色界与无色界的境界,何况是超越色界与无色界?显然连
外道凡夫因离欲而证得的初禅境界都没有,又都很执着意识自己而认为意识是常住心,
证明古今所有喇嘛们...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4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今天我们讲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的《醒梦辩论歌·幻乐众音》。
所谓醒梦辩论,就是醒者和梦者两个人在彼此谁真谁假的问题上展开辩论,然后智慧大
法官派出妙慧审判员裁决定案,在决定了真假正邪之后,就得出一个结论“原来醒者和
梦者平等无差别”。从此之后,醒者和梦者手拉手成了一对好朋友,他们的心态和行为
和合成了一致。以后,他们就合二为一,连一也最终消失在虚空中。
妙慧审判员作了成功的调和之后,得到慧王最大的赏赐。慧王授予他虚空的王政,在那
个虚空花园里,和风一吹,甘甜的淳蜜纷纷飘降,有享之不尽的甜蜜。慧王还赐予他一
位美丽的王妃“石女女”,这位王妃永不衰老,称心如意,他们过着无上喜乐的生活。
再后来就和慧王融为一体。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整个戏剧上演的过程中,有一面天鼓不断地发出种种幻化的音乐声,戏剧的前一部分
是幻化音乐,中间一部分是幻化音乐,后面一部分还是幻化音乐,而且这个幻化音乐充
满了宇宙时空,在每个显现上面都演唱,唱得非常美妙,意境深远,这叫“幻乐众音”。
以上结合歌剧的故事情节,讲了题目的表面意思,那么它的内义是什么呢?这个内义真
是浩瀚如海,里...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5 索达吉堪布:正确的随喜
文/索达吉堪布
本品先讲了八支供的其余四支,首先是随喜支。所谓随喜,根据《俱舍论》的观点
,就是指无有任何嫉妒心,对别人所做的一切善根发自内心地欢喜。在大乘论典中,随
喜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现观庄严论》第二品中就讲到了三种修道——胜解修道、回
向修道、随喜修道,其中,令未生起的善根生起,叫做信解修道;令已生起的善根不失
坏,叫作回向修道;令善根不坏且越来越增上,叫做随喜修道。一般而言,这三种修道
从资粮道到十地末尾都必须具足。
正确的随喜正确的随喜
菩萨的善心不能离开随喜,随喜在整个大乘佛教中一直具有无比的功德。乔美仁波
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假如我们听到别人行持善法,心里没有嫉妒的恶心,且诚心
诚意对他的善根进行随喜,那么佛陀说此人能获得同等的福德。”
佛经中也有一个公案:从前,波斯匿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应供,当时有位贫女对此
非常的随喜,认为波斯匿王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才成为这样的君王,如今又遇到释迦
佛这样殊胜的福田,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世尊对此清清楚
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6 主讲人:净慧法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位仁者,今天是为了即将剃度出家的这位居士,再专题讲一下“达摩与明心见性
”, 也为我们各位共同受持共勉,达摩祖师曾为我们留下的法语有:《达摩宝卷》,《
血脉论》,《悟性论》,《四行观》和《破相论》。达摩是中国的初祖,禅宗认为是祖
师,我四上少林,三次去过达摩祖师打坐的默然洞。达摩祖师在中国留下了很多玄妙法
语,到现在也有很多人难以理解,达摩祖师对中国的佛教历史影响非常重大,不但是传
了禅、也传了密,对净土也有影响。由于今天的一些人到现在也不理解达摩祖师留下的
法语,以文解义,一说“人人是佛”那还修啥呀。一说“佛不度佛”,我也是佛还度啥
呀。因此我就用今天的话把它说出来,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认识达摩祖师的法语真相
都非常重要。达摩祖师的身份、背景,我略去不讲,我讲记载上没有的,只讲实相,他
到中国来是怎么回事,也不说那部论。就根据我知道的难懂的地方,来共同谈一谈。
一是达摩祖师到达中国,开始到南华寺,一些中国的法师一看来的僧人光着脚,连
鞋都不穿,就知道是从印度来的。佛法是印度产生的,佛是在印度示现的,大家就...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7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18 还有无色界天人呢,他们好像没有色身。
-----------------------
呵呵刚查了一下,无色界天人不是没有色身,而是不像色界天人那样固执于一个光体身,
不知道这个理解对否。不过这是题外话。
但同时也不能否认细胞有记忆,磁介质有记忆能力。
你能说出这话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唯识里面的奥秘很多啊。
记忆,看来可以分成“记忆”以及“提取记忆的过程”两部分。 |
|
p******1 发帖数: 177 | 19 助念往生仪轨
助念者以清净心、悲悯心,在临终者或亡者面前,观想十方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
泣等。若条件允许,则应于亡者头顶上方,摆设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并供养灯、水
、香、花、果等。之后与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三遍):
南无革热雅(皈依上师)
南无布达雅(皈依佛)
南无达玛雅(皈依法)
南无僧嘎雅(皈依僧)
二、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发四弘誓愿(一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三十五佛忏悔文(一遍):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0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1 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顶礼根本上师莲足!
把所放之众生置于一处,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发心(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二、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供养偈(一遍)并观想将此众生供养诸佛菩萨:
诸佛菩萨垂念我,乃至究竟菩提果,
此等众生作供养,祈以悲愍而纳受。
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
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
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2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3 第三十五节课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
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果你认为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来认识佛陀的真相,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
的。须菩提,你千万不要这样想,因为如来的真相并非如此(昨天已讲过)。”
此处的“不”字,藏文与玄奘、义净的译本中均无,连贯上下文来看,没有“不”的话
,意思应该更明确。这个“不”字,不读也可以;但因为是谛实语有加持,读也是可以
的。我个人认为,也许鸠摩罗什的译文中本来没有,后来在流通过程中不小心加上的。
这里再三地讲了“相”,若认为以相获得如来正等觉,这是不对的。所谓的相是什么呢
?《楞严经》云:“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不管是如来的妙相
也好,外在的处所相也好,都不是真实究竟的相,《百论》云:“无相,即不忆念一切
相,远离一切受,于未来、过去、现在之法,心无所住。”
其实,相只是一种因缘,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空相,《大智度论》云:“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若执著依靠相而得无上佛果,就会堕入常边,始终也不可能获得无上佛果。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24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陲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
|
r****u 发帖数: 117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ets 讨论区 】
发信人: weewow (梭影清遊), 信区: pets
标 题: 一念执着,两世因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Sep 15 03:18:39 2013, 美东)
童年象是壶口最大的那个沙漏,尚未懂得珍惜便已流走。那时,我最亲密的朋友叫咪卡
,他是小学老师送给我的黑狸花猫。咪卡陪我度过萌动却又懵懂的童年。陪伴我七年后
,咪卡在我们即将搬往新家时失踪了。我不知他消失的确切原因,祗是执着地找了他三
年。那三年中,从最初的一家一户查找,到后来路经旧宅时,不时去楼前屋后呼喊咪卡
。期待在草丛中,杂物堆中,犄角圪落中忽然出现他虎头虎脑的小脑袋。要知道,以往
我放学回家时,只要在楼下一喊他的名字,他就会从阳台伸出脑袋,大声地回应我啊。
在咪卡10岁那年,我放弃了寻找。无论他是被人捉了去卖,或是独自流浪在外,以他的
年龄和患病的身体,我不得不承认,他或许已经在另一世界或已再次投胎了吧。但我仍
不禁想知道咪卡离开我后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人照料他。此后若干年中, 无论处
于什么情绪中,见到猫猫都会触发我心中柔软的一角。祗是,我再没养过猫,皆因...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6 佛陀知一切尔焰、永断一切尔焰,尔焰是什么?
尔焰是什么?尔焰在阿含中叫做渴爱,犹如口渴时极贪爱清水一样。很多人学法时安不
下心,原因就是尔焰作祟;他们一心要追求,可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永远都
不能满足;所以有人摸索了三、四十年,才决定要走上艺术的路,走工艺的路,走工程
的路,走文学、美术、声乐、科技等等不同的路,一般人在三十岁以前往往是摸不清楚
的。可是这一些人都同样有一个特性,他们共同的尔焰就是钱不怕多,希望钱越来越多
。可是你问他:「有什么用钱的计画吗?」没有,只要钱多就好,并不曾设定有了多少
钱以后準备做什么;只是希望越来越多,财产越多就好,这也是尔焰的一种。
等到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想一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开始想:只要心安
就好。可是等到他开始寻求平安与心安,他又觉得闷得慌,心中一直想要抓个什么法;
但是到底要抓个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菩萨也有尔焰,菩萨一出生就开始想:「我到
底生来要干什么?死了是要到何处去?」在世间法中混来混去,已经「五子」(房子、
金子、车子、妻子、儿子)登科了,却始终都不满意;直到后来终于遇到佛法--原来
我要的是这个。知道这是他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大手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5 12:04:46 2013, 美东)
卡卢仁波切讲授
───缪树廉译
佛法广大,传统上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据说每一法门所包含的经典,都多到要用一只大
象所能载动的全部墨汁才能写完。佛法富有无尽的法教与善巧方便;每一法教或方便的
根本目的都是一样;协助众生了知心性,以使在各种情况下的众生皆能获益。
根据佛法,正觉有三面。一面是法身,常用金刚持的姿态来象征。人间所流传的密续就
是出自金刚持所表现的觉悟层面。秘密藏密续〈Guhyagarbha-tantra〉中,有一赞叹心
的祈祷文:
我今礼敬心,心似如意宝,
人所有目标,皆由心实现。
心性诸法本;轮回涅槃中,
无不由心生。
传佛教的四大派──萨迦、格鲁、噶举和宁玛──所用修行方法甚多。每派都修加行,
首先是皈依三宝,然后以行动来表现皈依三宝,如顶礼、念诵、献供、净化和修观,使
我们与自己的上师合一。每一派都... 阅读全帖 |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读心经越多,懂心经越多,修行越完蛋。
因为心经是大乘和尚伪造出来的,实际就是为了反对原始佛法和上座部的二元论和实在
论倾向的,是走向佛法的反面。
还不如读我以前改写的260字心经,那个起码更加接近原始佛法的教义。至少我不会声
称这是佛陀所说的。不过当中很多关键字句也实际都来自于原始佛经。
========================
四念处毗婆舍那心要 ---如觉
多闻圣弟子,行深四念处毗婆舍那多时,照见五蕴刹那生灭,生畏怖,起厌离,向于灭
,除一切苦厄。色异於空,空异于色,色不是空,空不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何
以故?是诸有为法缘生缘灭,如病如刺如杀,非我非我所。无为法无生无灭,诸行空寂
,清凉安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老死,无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正观无常,厌
离五蕴而向于涅槃故,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声闻弟子,依
四念处毗婆舍那多故,如实知苦諦,知苦集諦,知苦灭諦,知苦灭道諦。故知四念处毗
婆舍那是一乘道,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有偈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37 | 30 依据藏地术数推算的角度,逢九往往是凶日,每年的年29日特别是凶日,是阎王在生死
薄上点选来年亡人的日子,在这一天宁玛的很多寺院都要做佛事活动,《时轮金刚》的
历法和莲师的伏藏都有相关算法,此处依据的是法王如意宝根据莲师伏藏的《上师意集
》中的算法,明日(2014.1.29)是年二十九,依据托噶如意宝的教言于这一天念诵《
般若心经回遮仪轨》等佛事活动可以遣除来年的寿障。明天再忙也要为众生念《般若心
经回遮仪轨》,来遣除来年的寿障等。
五明佛学院洛桑达瓦活佛建议大家此日念9遍心经回遮仪轨(全部下文,没有传承可以
念)。越多越好,信心越大越好、发心越大越好!随喜各位师兄为高僧大德长久驻世念
诵、为自他一切众生和家人朋友遣除寿障违缘念诵!有时间还可念108遍心经(中间部分
)。念完以普贤行愿品普皆回向,然后可以为具体某些人回向!欢迎转发!愿吉祥!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开示念《心经》能遣除违缘的原因:
因为《心经》所讲的是空性精华。我们之所以会遭遇恐怖、灾难、违缘等侵扰,根本在
于对人我和法我的执着,倘若证悟了无我空性,断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一切魔障就没
有猖狂的余地了。《心经》宣讲的是最殊...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31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32 南师怀谨开示“金刚念诵”与“耳声法门”
耳声法门---南怀瑾
一、内耳声法门-一这个方法是在自己体内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咒、念经等等。念的
方法又分为三种,即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及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在念
的时候,用耳根返闻念的声音。就是说一边念一边自己向内听这个声音。最初听到的是
声声念念,是许多接连断续的念佛或念咒的声音,渐渐地收摄缩小,而达到专心一念一
声,最后终归使心念静止。
二、外耳声法门--这个方法是以外面的声音为对象,任何声音都可以。但最好是流水声
、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用听外界声音的方法,最容易得定。在《楞严经》
中,二十五位菩萨的圆通法门,以观音的法门最好,“官印阀门”就是以音声法门入道
的。故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当最初心意能够专一在声音的时候,能够不昏沉,不散乱,就是说能够轻松自然地保持
这种专一的境界,就是得到了“定”,再经常地这样修习下去,有一天忽然入于寂境,
一切的声音都听不到了,这是静极的境象,定相出现了,佛经上称这个静象当“静结”。
在“静结”出现时,不要贪著这个境界,并且应该了解,动是现象,“静结”也是静的
现象,要超...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3 发信人: cpath (秋十三),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执着的反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25 21:47:53 2014, 美东)
处)。
日常生活,欲望会自然升起,
但对于欲望的爱、贪(欲爱、欲贪)要断掉。
举例说明,
我们想去学校上课,或想去庙里捐款,或想去城里扥钵乞食。
会自然的升起欲望 : 想要去学校、想要去庙里、想要去城里。
然后
有意志、行,不断驱使自己去做这件事 : e.g.左脚往前,然后右脚,然后左脚…..
有意志、行,不断驱使自己去想这件事 : e.g.走这条路对不对。走错了,会回头。
有意志、行,不断驱使自己去说这件事 : e.g.问别人,走这条路对不对。
e.g.向别人说,我要去上课了,失陪。
自然的情况,欲望不用断,自己会断。
也就是
我们到学校了,”想去学校”的欲望就断了
坚持这个欲望, 左脚往前,然后右脚,然后左脚….. 也没有什么不对,
若有非自己所能控制的事情,迟到了,那也没办法。 我们不会生气、懊恼。
但是对这个欲望有爱,有贪,...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4
如果是至高无上,什么都要听他的,祂说了算,那种神(此处指一种高等灵),
的确是无神论。
但我认为佛教没有否认有一种较高等的灵,不管我们称祂为菩萨、神或什么。
(此处指修为比一般人好,贪嗔痴较少的那种灵)
因为阿罗汉已经跳脱轮回,所以我们能收到讯息的应该是这类的灵。
可能要”圣教量”+自证(比量或现量)了。
圣教量(佛陀或阿罗汉弟子说的),我认为,严格说,不足为凭,只能参考。
因为年代太久,根本不知是否是佛陀或阿罗汉弟子所说,或是后人自己说的。
科学预来愈发达,现代人愈来愈理智,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愈来愈多。
也接近佛陀当初在葛拉玛经教导。
严格说,我个人不赞成把”圣教量”列为因明(指搞清楚”原因”)的一部份。
只有自证较准,也就是比量或现量。
但自依法依。 还有法依。(虽然佛法也年代太久,杂乱了。)
在初时,没有亲身体验时,没有任何依靠的时候,也只能依靠他们说的(法)。
这时,可能暂时可以依靠。用”信”,暂时依靠。
有一种”信”是属于较理智的,也是脆弱的,
要增强这个”信”,此时可以考证佛经真伪。较真的,较”信”。
还有一种”信”,属于宗教式的”信”,非理性的”信”。这种”信”较强烈。... 阅读全帖 |
|
j********0 发帖数: 47 | 35 前言:
禪宗的开悟明心之印证,必须经过三量的检验:也就是圣言量、比量、现量这三量来验
证。圣言量就是他的所悟必须符合 佛陀经典的开示和大菩萨论中的开示,乃至禪宗真
悟祖师的开示与公案,真悟者也必定能够理解。
然而其中不仅是智慧上的印证,开悟明心的菩萨必定也要先修行菩萨六度,要有菩
萨种性,也就是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禪定、般若等六度的修行与功德。
在上一篇「禪宗的开悟明心是什麼意思?」的文章中,( http://www.chinafowang.com/bbs/viewthread.php?tid=84358&extra=page%3D1 ) 我们提到开悟明心就是实证第八识如来藏,第八识如来藏有祂自己的功能体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能生万法的体性,是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是离见闻觉知的体性,这些在经典上都有说明。而六祖大师在开悟明心时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由此证明开悟明心时必定要亲证如来藏的这些自性。
以下我们用「圣言量」(经典、论典和真悟祖师之开示)和「现量、比量」来说明开
悟...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6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
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醒梦辩论歌: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
二、醒梦争辩
分二:(一)引言 (二)正辩
(一)引言
昨夜梦中美妙境,今朝所遇显现法,
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终同等灭,
梦执梦现以为实,醒执醒现方为真。
醒梦今辩谁为真。
昨晚有很好的梦境,这是梦里善妙的显现。“今朝所遇显现法”,就是今天醒时遇到的
种种显现,也就是醒时种种人、事、物的现象。
这个“遇”字很妙,什么是遇?就是心识前刹那刹那都有新景象,好像心在和它相遇一
样。实际只有心在幻化游舞,一幕幕景象不断在心前呈现,就叫做“遇”。用一句话表
达,就是“眼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终同等灭”,这是讲醒梦显现的相同之处。在什么地方相同
呢?就是醒和梦的显现都是在最初一刻忽尔生起,就是前面没有,忽尔在心前显现了,
而且,到了一段显现的末尾,忽尔消失。像这样,梦境是一段段显现生起灭去,醒也是
一段段显现生起灭去。(歌中这一句很重要,有智慧的人领会这一句,就明白显现都是
虚假的。等到整个辩论讲好了,那时回头再看,会对这一句有所领会。)
梦者执著梦的显现是真实,醒者执著醒的显现才真实,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显现真实,由
此就开始辩论谁才是... 阅读全帖 |
|
|
G****t 发帖数: 1799 | 39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40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1
在佛陀当时,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听闻佛法的弟子。例如我们现在听闻到佛法,也是声闻弟子。
声闻有些未必亲自听到佛陀说法,也可能只听佛陀的弟子说法。
地方大了,时间久了,这种是很自然就发生。
后来似乎佛陀较少岀来说法,且愈说愈简略,
常常弟子还要问一些长老,佛陀讲得是甚么意思。
佛陀死后,还是称佛弟子为声闻,
意思就更明显,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后来派系斗争,声闻才被赋予不同意义。
(通常现在用这样的词时,有某一个派别,贬抑另一个派别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还原,回到佛陀当时,或者佛陀死后数百年间,
佛法就是四圣谛,佛法成就就是四果,声闻就是所有的佛弟子,应该没有争议。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23
印顺法师整理得不错,可以参考一下。
慧解脱、俱解脱、心解脱的分别
1. 关于「俱解脱」之定义,如依据说一切有部之讲法:「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才是「
俱解脱」;
若得「未到定」的阿罗汉,是「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的阿罗汉,
则是「少分慧解脱阿罗汉」。参见释厚观编《成佛之道》讲义第四章p.111-...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2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43 http://www.dhfxsh.com/4416d1470416-105.html
来源: www.dhfxsh.com
众 生,亦译作“有情”、“有情众生”等,泛指一切生命存在,以人类为主,包括一
切有生命的动物,佛教所认为的众生与现代的生命有很大不同。在它看来,世俗世 界
的一切众生,可以从大的类上分为六种,也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牧、饿鬼、地狱、
合称“六道”。六类众生分处欲、色、无色三种世界之内,又可分成许多更 为详细的
种类。如天可以分成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人可分为四大部洲;地狱可以分为八
大地狱、十八地狱等等。佛教认为,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总不出此 三界六道之外。
佛性,亦译“如来佛性”、“觉性”,原指诸佛的本性,后发展成为众生成佛的可能性
、因性、佛性种子等。
早 期的佛教理论基本不谈佛性问题,而是以因缘、因果为中心,组织佛教的各种理论
,认为一切众生,皆为自身业力所迫,生死轮回于三界六道之中。故佛教当时的中 心
问题是如何截断因果,从世俗的三界中超出,进入无因无果的出世间。后来大乘佛教兴
起,打破了世间与出世间的界限,否定在世间之外别有一个出世间存在;加 以阐... 阅读全帖 |
|
a******5 发帖数: 10 | 44 全文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kw=taiguanglin&ie=utf-8&tp=0
如果有人问你佛教是什么?你答万物唯心造。
那心是什么?你答妄想分别执着,这样回答说明你对佛教有一定
的认识。心分解成妄想分别执着三层,就像洋葱一样,一层包着
一层。再把它详细分解,最里面的妄想分菩萨的十一种妄想,其
外的分别心分罗汉的九种分别心,最外面的执着心分凡夫的很多
很多种执着。我们不讲菩萨的妄想和罗汉的分别心,只详细分解
凡夫的执着心。第一个是对妄想本身的执着,对应非想非非想处
天,第二个是对无的执着,对应无所有处天,第三个是对自己意
识的执着,对应识无边处天,第四个对虚空的执着,对应空无边
处天。这是无色界四天。再往下详细分解色界十八天,我在上面
演绎三界的时候,从空无边处天直接说到了名色,出现眼睛和物
体。这中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对虚空的执着之后产生的是情绪,
这个情绪没有具体内容,就像对妄想本身的执着一样,是对情绪
本身的执着,可以说从这里开始,覆盖虚空的意识开始凝聚成一
团了。这个对情绪本身的执着对应四禅九天中上面的净居五天,
每一天这个执着意识凝聚的程...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5 印顺法师的「六识论」思想
关於佛法是六识、七识或是八识,在佛教界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议题,我们今天将藉由印
顺法师所主张的「六识论」,来讨论佛法中所讲的,有情眾生的心中,到底是有六个识
、七个识还是八个识。
印顺法师在他的《佛法概论》第八章「佛法的心理观」中说:「佛教后期,发展為七识
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裡会有
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意识又向内而
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於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為本的意识,应
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又说:「从有情為本的立埸说,有情為六
处和合的存在,意处為身心交感、认识活动的源泉。意根与身根的交感,即有情身心的
统一。佛说『依意生识』,应以与根身相依存的『意』為根源。…意与这身根相应而生
起的觉了,或触对外境,从意起身识;或执取身根,执取身心自体,从意生(细)意识
,这二者,无论如何微昧,微昧到不易理会,但是一切有情所必具的。此(细)意识為
『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有取识,即与极微细的我见、我爱、我慢相应的染识。像人
类,意根与根身相...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6 这个就要看您接不接受大乘佛法了,我也不想长篇大论,以下就您随缘参考 :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眾生所熟知的我性,非意识自我,為宣说故方便说『我
』:
有某派法师(如印顺法师)抱持这样的想法说:【「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
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误会佛法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
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
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
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於如来藏大加批判。我们由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
两者根本没有关係: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
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產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
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
。《奥义书》则在之后產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
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
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7
发信人: bdbd (kakal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轮回之说的产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r 24 05:56:45 2016, 美东)
刚好我也是这样
一般会说,理智上明白“我” 非恒常无主宰,(思慧、开法眼),这还不够。
还要修。 就是我,我们大家要修的。(修慧)
其实,消除"我",可以很彻底消除烦恼,只是我们并没有消除"我"
要修什么? 先 “见缘起”(也就是”悟”、法眼净、初果)
也就是内观到很深很快速的心念活动,内观到 “无明缘行” 这个动心起念的剎那
因为就在 “无明缘行”这动心起念剎那,一种维护”我”(恒常实在的”我”)的念头
就开始指挥之后一切的心念活动。
你就无法控制的要这样”想”,这样”受”,这样”爱”(贪爱、爱不到就愤怒)
但是,依据阿含佛陀所教,这是初步,还是无法让你不贪爱不愤怒不烦恼(可以少一点)
也就是”我”可以少一点,但消除不了
见缘起(也就是”悟”、法眼净、初果)之后,要断贪爱断愤怒,要有出离心
也就是用 "味、患、离" 的方法
味 贪爱
患 苦因为贪爱而产生
离 离苦 离贪爱
这是要...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8 那就要看妳認不認同以下 釋尊的開示 :
《佛说入胎经》
佛告难陀:虽有母胎,有入不入。云何受生入母胎中?
若父母染心,共为婬爱,其母腹净,月期时至,中蕴现前。当知尔时,名入母胎。
此中蕴形,有其二种。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丑陋。
地狱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杌木;傍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有,其色如水;
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形色鲜白;无色界天元无中有,以无色故。
中蕴有情,或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复无足。随其先业,应托生处,所感
中有,即如彼形。
若天中有,头便向上;人、傍生、鬼,横行而去;地狱中有,头直向下口。
凡诸中有,皆具神通(注),乘空而去。犹如天眼,远观生处。言月期至者,谓
纳胎时。
OR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佛為阿難說處胎會第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尊者阿難。於日晡時從禅定起。與五百比丘
俱詣佛所。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爾時世尊。即告阿難及諸比丘。我有法要
初中後善。其義微妙純一無雜。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所謂入母胎藏修多羅法。應當谛聽
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分別解說。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9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1:25 2016, 美东)
哈哈
被大乘绑架 霸凌 … 惨啊 : (
我还常被拉去拜土地公 参加大乘法会 说会消业障 度冤亲债主
以前还被拉去跑灵山 拜各种道教或说地方神明 … 拜见通灵人士 听说我前世还是唐
朝的谁谁谁
定性要够 真正的佛教 在现代社会容易被各种事物动摇惊吓
可能是大般若经摘录出的
我没看过大智度论 也没看过解释金刚经的书
纯粹就是我自己看的心得
也许很多观点与大乘不一样 说好的部分就好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4:00 2016, 美东)
我没听说有关念出声 或不念出声的说法
我是没念出声
不过 我是认为 道听涂说 听听就好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50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1:25 2016, 美东)
哈哈
被大乘绑架 霸凌 … 惨啊 : (
我还常被拉去拜土地公 参加大乘法会 说会消业障 度冤亲债主
以前还被拉去跑灵山 拜各种道教或说地方神明 … 拜见通灵人士 听说我前世还是唐
朝的谁谁谁
定性要够 真正的佛教 在现代社会容易被各种事物动摇惊吓
可能是大般若经摘录出的
我没看过大智度论 也没看过解释金刚经的书
纯粹就是我自己看的心得
也许很多观点与大乘不一样 说好的部分就好
发信人: tuziwang (a.k.a. 毛兔, 兔子, Kaij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1 14:04:00 2016, 美东)
我没听说有关念出声 或不念出声的说法
我是没念出声
不过 我是认为 道听涂说 听听就好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