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V 发帖数: 3205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7:21 2014, 美东)
发信人: suanxiangge (蒜香哥), 信区: gardening
标 题: 古人园子里种什么?(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8 14:04:39 2014, 美东)
来源:《中国收藏》杂志 2013年第9期 文、图/唐枫
古人园子里种着的花草树木,大部分今天都还能看到,梅兰菊竹、松树牡丹、山茶
芙蓉……今天仍然是花园的主角。除了这些主角外,还有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植物,在
古代,他们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木们蕴含的吉祥意蕴与风姿情调建构了一个令人
神往的诗意世界。
玉树临风
宋代佚名的《槐荫消夏图》,描绘了一位高士在夏天的槐荫下午休的情景,庭院中一棵
高大茂盛的槐树引人注目。作者细细地描绘了叶片细小的槐树,将槐荫的特点表现得很
充分。
古代人们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槐树,因为槐树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吉祥寓意
。槐树多子,“槐子”与“怀子”谐音,多栽于宅院内以求多生儿子,所表达的是人们
对吉祥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槐树在古代还被认为是贵人之树、富贵之树,代表着高
官厚禄。《花镜》云:“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
”。槐树象征三公宰辅之位。西周时朝廷中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左九棘为
卿大夫之位,右九棘为侯伯子男之位,而三槐为三公之位。后世常以三槐借喻三公一类
的高官,多喜在庭院中植槐,期盼子孙发达,位及人臣。《宋史·王旦传》载,王旦的
父亲任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国家重臣。他“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
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王旦小时候沉默好学,他父亲说:“此儿当至
公相。”后来到宋真宗时,王旦果然作了公相。后人常用“屋前种槐,官贵满宅”这句
口彩谚语来表达对高官显贵的期盼和祈愿,说明人们对槐树这种吉祥树的喜爱。
在古代,槐树又与书生举子相关联,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因此,常以槐指代科
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三辅黄
图》载:“元始四年(公元前83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
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揖逊。议论槐下,侃侃
。” 因此,在汉代长安有“槐市”之称,是指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
得名。又有“学市”之称,北周庚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有“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
庐”之诗句。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亦言:“期青紫于通径,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
,协畅熏风。”后还以槐借指学宫、学舍。唐武元衡《酬谈校书》诗云:“蓬山高价传
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可以想见唐代长安学宫中的情调。到了宋代,槐市发展为槐
厅。沈括《梦溪笔谈·故事》载:“学市院第三厅学市间子,当前有一巨槐,素号槐厅
。旧传居此间者,多至入相。”以至于大家为了当上宰相,争相入住槐厅,可见当时人
们的观念中槐树与仕途关系紧密,槐市、槐厅成为书生士子扬名入仕的捷径,是他们十
分向往的地方。
在唐宋诗人的笔下,槐花意象都不约而同地与科举功名息息相关。李频《送友人下
第归感怀》:“即应来去日,九陌踏槐花。”罗邺《槐花》:“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
为尔剩奔波。”郑谷《贺进士骆用赐登第》:“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好是东风日
,高槐蕊半黄。”齐己《答长沙丁秀才书》:“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段成己《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几年奔走趋槐黄,两脚红尘驿路长。”黄庭坚《次韵
解文将》:“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梁。”范成大《送刘唐卿》:“槐黄灯火
困豪英,此去书窗得此生。”……槐树对于旧时的读书人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关于科举
的诗词中,槐树被反复提到。
此外,由于槐树的吉祥特征,民间也把它做为衡量风水好坏的标准之一。有关风水的俗
语说“树木弯弯,清闲享福。高树般齐,平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农禄。桃树向门,
荫底后昆。门前有槐,荣贵生财。”槐树益人,寓意吉祥,为风水布置所不可少。
双生姐妹花
秋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庭院植物,宋人所绘的《秋葵图》生动地描绘了一枝盛开的
秋葵花。通过画中的花朵形态与叶片形状,我们可以确定这的确是一枝秋葵花。秋葵花
瓣黄色,花朵大而鲜艳,十分令人喜爱。这在唐、宋以后的许多诗词中得到了充分的反
映。如宋代陈师道《秋葵》诗云:“炎艳秋来故改妆,薄罗闲淡试鹅黄。倾城别有檀心
在,依倚西风送残阳。”宋代晏殊《菩萨蛮》词曰:“秋花最是黄葵好,天然嫩态迎春
早。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晚宋清露滴,一一金杯侧。插向绿云鬓,便随王母先。
”明代王谷祥《秋葵》诗云:“玉儿本来洁,新妆不爱浓。秋风罗袖薄,飘飘若为容。”
《辞海》中说“黄蜀葵一名秋葵,原产我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黄
秋葵(黄葵)已有记载,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黄葵二月下种,宿子在土
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叶有五尖如人爪形,旁有小尖,六月开花,
大如碗,鹅黄色,紫心六瓣而侧,午开暮落,随后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
尖,六棱有毛,老则黑,内有六房,其子累累在房内,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李时
珍的描述具体细致,完全符合今日所见的秋葵的特征,由此可以确定,中国在明代已有
秋葵的栽培,并作为药用。
值得一说的是,此秋葵非彼秋葵也,近几年市面上出现了一种食用的秋葵,原产非
洲,可食用部分是果荚,又分绿色和红色两种,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这种食用秋
葵和古代原产中国的秋葵不是一种植物,但可能是同一个科属不同种的植物。
很多人容易把蜀葵和秋葵混淆,可能因为古代诗文中都经常提到它们吧,其实它们
是不同的植物,不过他们的花朵都和木槿有些相似。古画中也有绘制蜀葵的作品,明代
戴进所作的《葵石蛱蝶图》即描绘了一株盛开的蜀葵,花朵和叶子两两对生,且叶子较
秋葵叶子的尖细更为圆大,和冬葵(东寒菜)的叶子非常类似。此外,原产我国的这种
秋葵花朵以黄色为常见,但是蜀葵的花朵颜色非常多,有深红、粉红、白色等多种颜色。
在古代记载中蜀葵相当受欢迎。据《西墅杂记》记载,明代成化甲午年间,日本使
者来到中国,见栏前蜀葵花不识,误认为是木槿花,问明白是蜀葵后,就写下了一首诗
:“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古代文
献对蜀葵多有记述,《群芳谱》中曰蜀葵“取皮为缕,可织布及绳用”。《广群芳谱》
则说蜀葵“肥地勤灌,可变至五六十种,色有深红、浅红、紫、白、墨紫、桃红,形有
千瓣、五心、重台、单叶、剪绒、锯口、细瓣、圆瓣、重瓣等,茎有紫白两种,白者为
胜”。《本草纲目》中记载:“蜀葵,处处人家植之,春初种子,冬日宿根亦自生。苗
嫩时亦可茹食,叶似葵菜而大,亦似丝瓜叶。昔人谓其疏茎密叶,翠萼艳花,金粉檀心
者,颇善状之,惟红、白二色入药。” 种种记述都非常的详尽细致,可见古人对蜀葵
的关爱。古时候,人们在端阳节除食用黄豆芽、黄鱼、黄鳝、黄瓜和饮用雄黄酒祛病强
身外,还在家中的瓶中插蜀葵、石榴、蒲蓬等物,用以驱鬼、避邪。
蜀葵当然不只是能药用。蜀葵还可以用来做纸笺。在唐代,用花草制作纸笺非常普
遍,到了明代这种做法都还在使用。《遵生八笺》中,《起居安乐笺》下卷“游具”里
“诗筒葵笺”一条记载“许判司远以葵笺见惠,绿色而泽,入墨觉有神采。询其法,乃
采带露蜀葵叶研汁,用布揩抹竹纸上,伺少干,用石压之。”而《燕闲清赏笺》中卷“
造葵笺法”则有更详细的制法:“五六月戎葵叶,和露摘下,捣烂取叶,用孩儿白、鹿
坚厚者裁段,葵汁内稍投云母细粉、明矾少许,和匀,盛大盆中,用纸拖染,挂干,或
用以砑花,或就素用。其色绿可人,且抱野人倾葵微意。” 戎葵就是蜀葵,孩儿白、
鹿坚是纸的类别,砑花是在纸上砑制花纹的一种工艺,野人在此处应该是士人的自称,
倾葵表示忠诚。碧绿的葵笺上饰着云母粉,显得极为雅致。古代的高人雅士使用葵笺诗
词往来,情真意浓,而又风雅怡人,显示出古人高雅的生活情调。
古代文人,吟咏蜀葵的诗作有很多。陆游的那首《秋光》:“小圃秋光泼眼来,老
人隐儿兴愁哉。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田园情调,蜀
葵淡雅美好的物象,正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唐朝诗人岑参会这样感慨:“昨日一花开,
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扫。人生不得
长少年,莫惜床头沽酒钱。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蜀葵花。”在感叹流光的诗句中
,美丽的蜀葵花成为了时光飞逝的象征之物。蜀葵是这样一种令人遐思的花朵,在花开
花谢的无常中寄托了诗人无限感伤的情怀。
棕榈花满院
棕榈,现在是一种城市美化常用的热带植物,出人意料的是,它居然在古代就已经
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五代赵岩的《八达游春图》中就有棕榈的踪影。赵岩是五代梁太
祖的女婿,他绘制的这幅画,描绘了一群贵族在苑囿中游春的景象,在假山旁边支出几
片棕榈的叶子。通过这幅画,可以确定古人在五代就已经在苑囿中种植棕榈树了,而且
是种植在假山的旁边,造景所用,看来古人对于苑囿的景观布置也是相当的用心,立意
相当的高雅。
在古代文献中,对棕榈的记载还要早于五代。《诗经·召南》“羔羊”篇载有:“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毛诗》认为:“总”可作萆。萆,雨衣,一名蓑衣。总、棕
音义略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三国魏张揖《广雅》皆称:“并棕,棕也。”由此
可见,大致在3000年前的周代,传说已有棕榈。据此推测,周人可能已经开始利用棕榈
叶鞘的天然纤维,以缝制羔羊皮袄了。何况,当时在浙西与皖南山区以及南方各地,野
生棕榈时有可见。
大约在公元前3至5世纪成书的《山海经》也对棕榈的分布有多处记载。如《中山经
》云:“熊耳之山,其下多棕”;《西山经》云:”号山,其木多漆、棕”;《北山经
》云:“高是之山,其木多棕”。东晋郭璞注为:“棕树,高三丈许,无枝条,叶大而
圆,丛生梢头,实皮相裹,上行一皮者为一节,可以为绳,一名并榈。”他对棕榈形态
的描述,特征鲜明,记叙准确。根据今人对《山海经》的研究得知,除南方以外,当时
棕榈的分布,己遍及长江和黄河流域。学术界普遍认为,地球气候曾周期性地出现年平
均气温明显上升或下降的时期,受自然选择作用,棕榈的分布北缘,有时会向北推进,
有时会向南退缩。
成年的棕榈能够开花。宋人把整个带苞片的花序,称为棕笋;或形象地称之为棕鱼
。《东坡诗注》提到:“棕笋,状若鱼子而加甘芳;蜀人以馔佛,僧甚贵之。笋生肤毳
中,盖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间,可剥而取之,过此,则苦涩不可食矣。取之无害于木,
而宜饮食;法当蒸熟,以棕笋同蜜煮,醋浸,可致千里外。”苏东坡曾写送棕笋与殊长
老诗,中有“赠君木鱼三百尾”之句。陆游则称“并榈子嫩供饭香”。然而,《本草拾
遗》指出:并榈“初生子黄白色,作房如鱼子,有小毒,破血,但戟人喉,未可轻服。
”李时珍《本草纲目》提到:“棕鱼,皆言有毒,不可食,而广蜀人,蜜煮醋浸,以供
佛寄远;苏东坡亦有食棕笋诗,乃制去其毒尔。”他认为棕笋经过用蜜用醋加工,毒性
便能除去。
棕榈是一种诗情浓郁的植物,在诗歌中经常被提及,展现一种朗阔清冷的诗意。李
白的《杂曲歌辞·独不见》中说:“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岑参的《登嘉州凌云
寺作》中说:“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又在《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中说:“
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王昌龄的《题僧房》中说“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写到:“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贾岛《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写到:“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杜甫
甚至有一首专门借棕榈抒发内心情怀的《枯棕》:“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
剥甚,虽众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
,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
者何自守。啾啾黄雀,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对于古人而言,种植在庭院的棕榈寄托了人生际遇的种种情怀,或闲适、或悠远、或悲
戚、或寒凉……一样的棕榈,不一样的情怀。这些诗句记录了面对花草时,诗人们的所
思、所想、所感,引发的人世间苍凉悲远的情怀。花木扶疏的世界背后,是一个漫漫诗
情的世界。
丹凤朝阳
古代女子的庭院,凤仙花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植物,因为它可以用来染指甲。清
代吕彤的《蕉荫读书图》描绘了一位在花园中读书的清代仕女,右下角画了一丛盛开的
凤仙花。凤仙花之于古代女子,犹如今日的指甲油对于时髦女士一样,是不可或缺的美
甲用品。凤仙花染指甲在古诗中就有描述,而且古代诗人对于凤仙花染出的红红指甲柔
情媚意无限。元代诗人杨维帧的凤仙花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
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
几番错认守宫砂。”又有元代女词人陆卿的《醉花荫》词一首:“曲阑凤子花开后,捣
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
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将染在纤纤玉指上的指甲,比作红红的相思豆,十
分的香艳美好,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柔软情怀,正是忙碌的现代人所缺乏的。
凤仙花在古代又被称为金凤花,因单瓣花朵“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翩翩然
“欲羽化而登仙”而得名;又因其能染指甲而被称为指甲草、指甲花。据说,宋光宗的
李皇后讳凤,宫中的嫔妃和侍从为了避讳,都将凤仙花称作“好女儿花”,因此凤仙花
又有“好女儿花”的别名。由于凤仙花的果实具有自动传播种子的能力,其果皮上有纵
向的缝,里面包藏着许多褐色的椭圆形种子,成熟后遇烈日曝晒、风吹或其他外界的机
械触动,果皮裂缝自动张开,其内部果皮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将种子弹出很远,因此还被
称为“急性子”。此外,凤仙花还有小桃红、透骨草、旱珍珠、羽客、菊婢等别名。
凤仙花是一种很“皮实”的花卉,一粒种子落地,就能发芽、生长、开花,无须费
人们太多的精力。有人就以此为由将凤仙花列为“贱品”,称其为“菊婢”,意思是菊
花的婢女。宋人徐溪月对此很不满,特作诗鸣不平,诗曰:“鲜鲜金凤花,得时亦自媚
。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他认为凤仙花不贵,只是因为不罕见,强调物生无贵贱。
在古代咏凤仙花的诗词很多,宋代杨万里的《金凤花》这样描写凤仙花:“细看金
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此诗描述了凤仙花
颜色丰富,费尽了思花神仙染作的功夫,才能使得一种花朵有几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宋
代晏殊的《金凤花》则是另一种风格:“九苞颜色春霞翠,丹穴威仪秀气攒。题品直须
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这首诗一改人们对凤仙花品位不高的成见,将凤仙花描绘
得富丽堂皇、威仪天下。
当然,古人花园中的植物还有很多,不仅仅这几种,在一一细数之外,最令人感怀
的是古人对于自然植物的深情。对于这些花草树木的吟咏歌赋,展现了人们对于身边一
草一木的情感,在草木中寄托了内心世界的种种情韵。 |
|
|
|
|
|